<divid="er_ip"><b></b>大明新制商税的开始征收。
显然就是这种社会责任的彻底展现。
原本就罕见的反对声音,也在东厂的贴心关怀之下,让那些敢于高呼皇帝此举与民争利的无良奸商们乖乖闭上了嘴。
皇帝的劳动力就不是劳动力了?
朱由检做的很多,但他还是感觉不够。
时间转的很快,大明崇祯一年一月,终于在所有人的期盼之下到来了。
新的一年,几乎所有大明百姓都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大明月报》的成立,第一次让百姓们能够接触到来自朝廷的各项举措。
一些交通不便,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州县。
大明报社还贴心的准备的专门的讲解员,不断的在当地宣讲来自朝廷全新的好政策。
天虎军独立第一旅、独立第二旅开拔让朱由检第一次感受到了手里有兵和名义上有兵的差距有多大。
河南、陕西那些原本想要借着大灾趁机作乱的乱民土匪。
让天虎军杀了一批又一批,火枪威力带来的血淋淋的画面。
让当地原本深陷动荡的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律法。
地痞流氓?
乖乖改过自新去当地衙门领罪倒好,若是天虎军来了还敢欺压百姓,一颗子弹的成本朱由检还是不放在眼里的。
大明皇家税局五万税丞的招收计划遍布全国,各地分支的税务局直接开到了州县一级。
商税的重要性让朱由检在这方面特别愿意花钱,毕竟花的再多也会源源不断的返回来。
只不过在地区上面还是有所差异,像一些商业并不繁荣的地方,税局的规模就会小一些,而对于江南和沿海地区来说。
商业繁荣的背后就是税局规模的不断扩大,别说州县繁荣,就连下面一个小小的村子,有可能都因为种茶或者海外贸易而繁荣。
为此,税丞的脚步就这样,开始一步一步的丈量着大明每一寸土地。
新式科举也彻底露出了规则的绝对优越性,皇帝的重视在封建社会制度下是一个很恐怖的东西。
吏部的官员脚底生风,乘着这股改革的春风不断向各地撒下新式科举的种子。
同时吏部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新式科举主导部门这一件事情上,全新的官员考核体系让大明所有官员为之沸腾。
全新的考核制度,为上至朝堂,下至为政一方的地方官员展开了晋升的全新阶梯。
举贤不避亲,升官不看背景。
两年考核接连为优秀,必定升官半级,三年考核为优秀,再升半级。
所谓官至一品,在全新的大明官员考核及晋升机制下,最快出仕为官二十年即可触摸。
而新成立的各个大学院,虽然在新式科举的背景之下,被所有大明百姓认为是全新的大明官员培养的摇篮。
但朱由检并没有过多的进行解释,反而对此颇为乐于见得,大明不怕官员多,怕的只是尸位素餐的官员太多。
占着位置不做事,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