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长安的夏天,开始热了!
随风轻拂的杨柳树下,宰相大人上官瑶,只穿了一件极薄的翠色丝衫,盘腿坐在碧池旁的暖玉石上。
暖玉,是舞惊鸿特意送给上官瑶的,冬暖夏温,总共两块。
一块放在池边,一块放在卧室。供上官瑶修习媚术,打坐用。
上官瑶那月牙白的金莲小足旁,放着那本《春韵咏欢辞》,也就是《媚仙诀》的词作版。
自修习媚术以来,加上舞惊鸿全身心的辅导,上官瑶愈加地妩媚动人,一颦一笑间那韵致甚是撩人。
朝堂上的同僚大臣,一个个都忍不住当面赞叹上官瑶,“宰相大人,你日理万机,案牍之劳非但没累着你,还让你愈发地年轻美丽。真是驻颜有术,保养有方啊。”
龙羲朝廷上的文臣武将,绝大部分还是以男子为主。宫内女官多一些。
朝堂上,能像上官瑶这样手握实权,还能坐到宰相之位,绝对是凤毛麟角,唯她一人。
这一帮文臣武将,眼见宰相上官瑶愈发地美丽动人,纷纷揣测原因。
有好事者就放出风言风语,说“听说陛下每至夜晚,就召集宰相到御书房批阅奏折,大行好事。”
“唔唔唔……难怪越来越美丽了,原来是龙津雨露滋润的的结果。”脱掉朝服,大家都是男人。这帮臣子们就开始想象那陛下与宰相大人共赴巫山的场景。
这一想,就不得了。朝堂上很多大臣都把上官瑶当作遐想对象,一名女宰相,大权在握,征服她很有成就感;被她征服,也很有满足感。
于是乎,抛开朝堂纷争,私下里,这些文公大臣都按耐不住骚动的心,想着约宰相大人上官瑶出来坐一坐,小酌几杯。
这其中就就包括御史中丞舒培庆,还有吏部尚书许怀印,以及兵部尚书裴烽。
也不知道,这御史中丞舒培庆是怎么个想法?他和上官瑶其实是针锋相对的两派。
难道他仗着自己是国丈,又手握监察百官之大权,想直接将宰相大人上官瑶收服,顺便潜一潜。
若是这样,那他也太小看上官瑶了。
而吏部尚书许怀印,则有意攀附于宰相大人上官瑶。他的邀约,倒是在情理之中。
而那兵部尚书裴烽乃柱国大将军秦兽的嫡系部将,在朝堂从不涉党争,专心打理军务。这次,他掺和进来,也数次约请宰相大人上官瑶,不知是受了秦兽的吩咐,还是出自他本人的意愿。
这些邀约,上官瑶都没去参加,但都没有一口回绝,只是找了些不同的借口,一一推脱,一直说“改天改天”。给那些心里暗戳戳惦记上官瑶的人,都留着个念想。
实际上,那风言风语是上官瑶授意曹公公,放出去的。上官瑶估摸一下形势,觉得火候差不多,是该煽风点把火了。
而火候的关键,在于太后诸葛美仪那。
上官瑶修习一个时辰媚术,闭着眼睛盘算起朝堂之事。
“大人,青鸾送信来了。”江衣雪站在上官瑶身后。他的手臂上,听着那只青鸾。
能够如此近距离地欣赏上官瑶的身姿,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透过那极薄的裙衫,江衣雪那藏在面具后的眼睛,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衣衫下,上官瑶那影影绰绰的春山秋水。
如果可以,好想匍匐在她的裙下,然后一路亲吻上去。江衣雪在心里这么想。
上官瑶站起来,随手摘下挂在柳枝上的一件披风,罩在身上。那些影影绰绰的春山秋水,便倏然不见了。
江衣雪略感遗憾。大人站起来,走在风中,应该更有韵味吧。
上官瑶从江衣雪手中接过便笺,一看,脸色就变了。信是如玉寄来的,但不是他的字迹。像是尊悦公主明黛容的字迹。
上官瑶了解凌如玉,他不会懒到写封信,都只愿口述、由人代笔的程度。更不会轻易让公主代笔,来写信给宰相大人。
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凌如玉提笔写字都很艰难!
“冷烟那边跟你报告过信息没?”上官瑶问。
“报告了。”江衣雪答道,“她从燕州城那,也刚刚放回一只信鸽。说,血刀太保被血魔鬼王刺穿肚腹,身受重伤!”
“啊。”上官瑶惊道,又读了一遍凌如玉写来的信,看他上面列的三条,后面两条是“征召兵源,研制装备”。
上官瑶拿着那信回到书房,想了一会,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两字“兵权”,然后划了个圆圈。
“惟其如此,才能尽快实施。”上官瑶喃喃道,又唤来贴身丫鬟,“去给吏部尚书许大人,传个话,说本相今晚有空,可与他吏部同僚一聚。”
过了一会,丫鬟回来禀告上官瑶,“主子,许大人将晚上宴席定乐坊‘云水谣’,参加的人还有吏部侍郎彭士安。”
“知道了。”上官瑶心想,这许怀印还是个聪明人,说与他吏部同僚一聚,他就明白,还真带上了他的副职属下彭士安。
看来啊,今晚的酒局上,得好好敲打下彭士安。
晚上,上官瑶换了一袭黑色裙衫,袖口领襟出则以金红四线滚边,用金钗绾了个发髻。让她显得庄重典雅,又添几分在朝为官的威仪。
出门时,江衣雪悄无声息跟在后面。上官瑶说,“这不是鸿门宴,不用了。”
江衣雪就停在门口,待上官瑶走远。他还是不放心,又或者是想一直看着上官瑶,
看着这个他眼中魅力十足,却又谜一样的女人。江衣雪又悄悄地跟了过去。
“金”字号包厢,是酌梦轩最好的包厢。包厢里装修奢华,特别阔气。还有歌舞专场表演,以助酒兴。
上官瑶去的时候,许怀印和彭士安早已在那候着。
许怀印穿了一身墨青色锦袍,胡须、头发都精心打理过。
彭士安呢,见到上官瑶的时候,一副惴惴不安的神态。
见状,上官瑶特意在喝酒时,给彭士安说,“彭大人,放轻松,别把心事写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