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前军南下苍梧,关羽拿下广信和水军攻占揭阳,三份战报前后脚的送到了刘襄的手上。
仔细阅览一番,了解了前因后果,他觉得士燮有毛病,典型的敬酒不吃吃罚酒,不揍他一顿,他不舒服。
至于前军南下,他并不会怪罪关羽,战机稍纵即逝,隔着几千里请示根本来不及,他也不会做出遥控指挥前线的脑残行为。
对于这种战事,只要提要求就够了,具体怎么去做,当然是前线的主将自己决定。
「臣弹劾关羽,无令进兵,轻启战端,有违陛下招抚交州之意。其人骄奢跋扈,弑杀虐民,当押解回京,治以重罪!」
刘襄的思绪被上奏弹劾的声音打断了,抬眼望去,是个御史台的都御史,名字他没记住。
这个六品小官估计是被推出来的棋子,看样子有人把手伸进了御史台呀。
真是该死。
关羽和荀谌,还有太史慈的上表是在朝会的时候送到的,刘襄看完之后,就让谒者当朝宣读,参与朝会的大小官员自然也就知道交州开打了。
突然冒出个都御史弹劾,这必然不是世家夺利,肯定是文武之争。
文官的心思,他当然明白,天下将要一统,该到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时候了,以勋贵集团为代表的武将,重要性大减,朝廷该削他们的权利了,以文制武的阶段即将来临。
而关羽一向看不起士人,或直接或间接,得罪的人多了去了,所以他就成了靶子,跟那个都御史一样,是试探自己心思的工具。
刘襄对这个弹劾并不反感,朝堂之上弹劾满天飞,这是很正常的,只要不是操纵舆情,形成风潮,就不会引起他的忌惮。
如果有一天,朝堂上出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那才是要坏菜了呢。
至于天下一统之后,消减武将的权利,这也是正常流程,不只是文官夺权的问题,而是要从打天下转换到治天下,重点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会不同。
打天下自然是拓展地盘为主,治天下就得以稳定地方为主了。
战时的武将权利是很大的,调动所在战区的人员、物资,不过是一道军令的事情,这个权利当然不能永久保持。哪个带兵的武将会去考虑地种没种?税怎么收?
战争是个赢家通吃的游戏,战场的残酷和紧迫,容不得他们考虑别的,赌上一切战胜敌人才是他们的职责。
如果烧毁千顷良田能够敌人,大多数武将会毫不犹豫的去做,不是他们有多么的残忍,无视百姓饿死,而是战场非生即死,顾虑太多,是取死之道。
仁慈可打不赢战争。
这也是历朝历代,都会在大规模的战争停息之后,消减武将权利的原因之一。
还有很大的原因,是带兵武将会对皇权产生威胁,受皇帝忌惮,必须制约。比如汉朝的几个上将军,打完仗之后,回朝就得交出兵权,这是很正常的规矩。
当然了,以文制武是不可能的,弊端太大。
他最近在考虑军政分离的事情,文武分治,互相制约才是他想看到的政治格局。
但是,弹劾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弹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