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现代那样亩产三四吨,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汉代之时,亩产五六百斤的芋田并不罕见,年景好的时候,也出过亩产千斤的奇事。
只可惜芋头喜热喜水不耐旱,不利于推广,只在交州和荆南的一部分地区才能种植,无法像土豆和地瓜一样救济天下穷苦百姓,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至于那些生活在丛林地带的土人部落,基本上不怎么会种田,他们不以农耕为生,也算不上游牧和渔猎民族,而是以采集野生芋头和芭蕉作为主粮,配合野果野菜,以及抓鱼、打猎为生,这些人的食物来源不好控制。
但能利用食盐和布匹加以影响。
士燮就是这么干的。
他宽待土人,从不坑害他们,因此得到了大部分南越人的爱戴。
这些事情,来交州好几年的吴巨非常清楚,关羽、荀谌等人听他讲解,对本地的情况了解得还算不错。
所以,纳降的时候很顺利,交州九万余人缴械,上百头战象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士燮兄弟也安全的跟他们的族人相聚。
捷报传往长安的同时,关羽留徐晃所部驻守广信、番禺,并看押俘虏,前军与水军西进,分兵占据交趾、郁林等郡,
待到乐进所部呼哧带喘的赶到番禺县之时,交州七郡皆平,悔得他捶胸顿足。这次南征,他就只打下了龙川一县之地,大大的不甘心呀。
当真是手快有,手慢无,交州这个小娘子,轮不到他染指了。
人家已经把生米做成了熟饭,他晚了一步,只能惆怅的望洋兴叹。
其实,不止乐进在惆怅,徐晃的心情也不怎么样,千里迢迢跑来支援前军,结果右军一箭未发,寸功未立,战事就结束了。那关云长太不会做人了,留他看守俘虏,自己跑去收复地盘。
你们吃了肉,好歹给我留口汤啊。
赶上这样的主将,晦气!
不提南征交州心情各异的四路兵马,刘襄收到士燮投降的捷报之时,是七月中旬,等到交州七郡全部平定的战报送到长安,已经是九月初了。
秋收结束,上计基本完成,今年天时不错,没有大的旱涝灾害,但在他的心里,今年算不上丰年。小冰河期的影响还在加剧,北方和中原各州大面积减产的情况仍然在持续。
上田不到三石,下田只有一石半到两石之间,这种产量,全卖了也不够灵帝时期缴税的。
全靠刘襄免了口赋算赋等等苛捐杂税,又打压世家豪强,收回土地分给底层百姓,否则,必然是饥荒遍地,流民四起。
可农税降了八成有余,根本不够朝廷支出,只能在商税上打主意,但贸然加税可不是好办法,除了命令计吏加大打击偷税漏税的力度以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蛋糕做大。
商业繁荣,商税自然变多。
通往印度的南海航线,必须再次打通,重新开启海上贸易。
这条航线是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打通的,断断续续的海上贸易一直持续到了东汉延熹九年,也就是166年。
那一年罗马的使者从印度走南海航线来到大汉,可惜,那一年鲜卑寇边,党锢兴起,司隶、豫州大饥荒,三四百万黔首饥饿而死,大汉衰微,汉桓帝焦头烂额,又觉得罗马人「上贡」给他的礼物没什么稀奇之处,怀疑使者是冒充的,也就没有派人回访。
之后天下愈发动荡,海上贸易就此断绝。
「传令关羽,监督士燮拿下林邑国。」
临邑小国,既有占城稻,又位于通往东南亚的航线之上,留它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