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人中,就包括一位名叫魏仁浦的小官。
魏仁浦,寒门子弟,自幼丧父,母亲含辛茹苦,供其念书。在他3岁那年,母亲借来一块粗麻布,为他连夜缝制衣服,母亲佝偻的身躯、布满老茧的双手,以及在灯下眯着眼睛缝制衣服的画面,深深烙印在魏仁浦的心中,这个年仅3岁的男孩儿泪流满面,感叹道“堂堂男子汉,不仅不能供奉娘亲,还让娘辛辛苦苦为自己做衣服,我怎能这么心安理得!”从此之后,发奋读书,发誓一定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等年龄稍长后,魏仁浦辞别了母亲,带着仅有的路费盘缠,以及满腹经纶,踏上了通往洛阳的路,要凭借自己的才华学识,实现人生价值。
魏仁浦家住卫州,要去洛阳必然要渡过黄河。魏仁浦站在船头,望着辽阔的黄河,想着昼夜操劳的母亲,思绪万千,忽然,他脱下上衣,一把抛入河中,对天发誓“如果不能出人头地,我就不会再回来了!(不贵达,不复渡此)”
古人抛掉衣服有着很深层的意思,如同战士上阵前,喝一碗酒,再把酒碗摔碎,或者将军把自己的头盔丢到地上一样,抛衣、摔碗、摔头盔,都表示自己如果不能实现誓言,就去死,或者宁死也要如何如何。
魏仁浦到了洛阳后,果然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随即进入到枢密院,成为枢密院里的一名基层办事员。
虽然职位很低,但魏仁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地一丝不苟,为人处世也可圈可点,他是枢密院里最靓的那个仔,平级的同事们望尘莫及。鹤立鸡群的魏仁浦别无他求,只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力会得到领导的赏识,然后稳步升迁,赡养老母,光宗耀祖。
如果是在太平年间,魏仁浦一定会按照这条职业规划走,成为首都洛阳的一个凤凰男,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会被某个宰相之类的高官相中,把女儿嫁给他,或者干脆成为驸马……
但,这不是太平年间,这是后晋初年。
魏仁浦没有等来晋升,却等来了契丹人。契丹人入主汴州,把后晋的文武百官一锅端,悉数押往塞北草原,魏仁浦就在北上的队伍之中。
当魏仁浦随军走到镇州的时候,耶律德光暴毙,于是,魏仁浦趁乱逃走,一路南下。当他来到魏州时,魏博节度使杜重威热情挽留,杜重威早就听说过魏仁浦这位小同志,虽然出身寒微、位卑职轻,但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上进心强,又忠厚老实,绝对是个潜力股,于是提出要提拔他当自己的幕僚。
杜重威久仰魏仁浦,魏仁浦当然也更加久闻杜重威。不是一路人,别坐一条船。更何况,杜重威还是一条沉船。
魏仁浦趁其不备,连夜逃脱。
杜重威急忙派人快马加鞭去追,结果没有追上。
魏仁浦从魏州继续南下,渡过黄河,终于在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迎上了刘知远的队伍。郭威负责接待了他,说既然你从契丹人那里逃脱,那一定知道契丹人的虚实吧?
b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