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月已过半旬。
阮远针灸的疗程即将结束,如今的腿是不疼了,就是还是不能用力。
但肉眼可见的恢复,令全家人都格外开心,阮远自己的脸上也是笑意满满。正是因为充满希望,连空气都格外好闻了。
在天气渐暖的日子里,阮玉也开始着手准备制作咸鸭蛋。原先还想做皮蛋的,但在这儿生活这么久以来,他们村的气候可能不适应做,便放弃了。
若是咸鸭蛋能发展得好的话,成为本村的支柱是不成问题的。
要做咸鸭蛋必然要准备好坛子和盐,鉴于阮远现在腿脚不方便,且不是农忙时节村里比较闲,阮玉就叫上了乔明一起帮忙。
乔明这阵子也是醉心于马车,经常来阮家。听赵氏说,待两个哥哥成亲后,他可能也要出去做长工了,毕竟以后要养更多人。阮玉想,若是她这个能做起来的话,大家也就不必再想着在外做工了。
桂花村没有会做陶器的,县上卖的陶器都是从外面府州买来的。小部分人会直接去镇上买,便宜。而镇上的店铺也是从景家村拿货。
景家村?
“乔明哥,你知道会做坛子的是哪家吗?”乔明赶着马车回来的时候,阮玉问道。
乔明不好意思,“我不清楚,也没买过。”接着又道,“知道是景家村就好,我们进了村可以问着去。”
三丫在一旁蹲着剁喂鸡鸭的野菜,听了一耳朵,“要买坛子吗?我知道啊!”
“你知道?”阮玉低头看着这个姐姐,她还以为她们没怎么在外面走过呢。
“嗯,知道,我奶带我去过。”三丫将眼睛看向剁菜的刀,她七八岁的时候和姐姐跟着奶奶去过,她奶让她们记住那条路,如果以后要买坛子,就让她们去。
虽说她们此后也只去过一次,但路她记得再清楚不过。
在那条没人行走的小道上,只有她和姐姐,两人轮番抱着坛子。小心翼翼地护着,生怕跌倒碎了。那天的路那么长,好似永远也走不到家。
阮玉见她提到奶奶便不再问,陈家的事儿乔明自然也是有所耳闻,当年陈大丫的事儿闹得比较大,周围几个村的人都知道。
“那太好了!三丫姐,我们走吧,去买坛子!”
“现在吗?”虽有疑问,三丫还是站了起来。
“对!可能要来回好几趟呢!”
三丫瞪大眼睛,“要买很多吗?”用马车去买还要来回好几趟,得买多少啊。
乔明心里也有些吃惊,一般人家几年才会买那么一两个坛子,这突然买那么多……但还是嘲笑了三丫,张嘴瞪目的样子的确是可笑的,“哈哈,好傻,那现在走吧。”也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车夫。
他是不在意的,村里多少和他年纪差不多的都不好意思来,脸皮厚才能和马接触多。
三丫怒,对着乔明挥舞着手上的刀,“你说谁傻!”
“谁傻说谁。”
乔明如此一说,三丫更气了,但又不能反驳。好气哦,但是什么也不能做。
“好了好了,他不是说你,放下刀子我们走吧。”阮玉劝道。
“哼!”三丫翻了个白眼,把剁好的菜扔进鸡鸭的吃食栏中。
随后爬上马车,“不用和舅母说一声?”
“她们出门时我已经说过了。”说着也爬上了马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