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景亦和阮玉的来京之旅一直挺顺的。
还是那句话,京中有人好办事。
到京之后没几天,两人跟着伢子走了好几处地方,也在一处较为幽静的巷道相中了一个院子。
虽说院子比较幽静,但走出去不远便是街道,卖各种东西的摊位一直向其他的巷道延伸,过着生活倒是挺方便的。
院子一共有三间房,搭着一个小厨房和一个茅房。值得一提的是,这院中自带有一口井。就是因为这口井的缘故,院子的租金又向上涨了五两。
半年六十两,听得景保成和景德福听得一阵心悸。六个月六十两,一个月便要十两,果然是京城啊,租金都比别的地方贵上许多。也在心中暗暗琢磨着这京城能干些什么活儿,虽说眼下景亦他们看似不缺钱,但也是除了举人的补贴,事实上是没什么收入的,想到这些,他们一时间不免有些焦灼。
更何况这几日阮玉又帮着他们添置了许多棉被、棉袄,还有家中厨房里需要用到的东西,加起来,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还有啊,要过年了,要添置的东西也不少,幸好大伙儿在家中也带了不少耐放的吃食来,也能少买一些省下些银子了。
特别要说到的是,到了这北方,不用炭火是不成的。那每日能只在床上?那是不行的。不说他们,景亦日日念书,自然是要放炭火的。且炭的质量还不能太劣质,不然不仅是对身子不好,对念书自然也是有影响的。
自搬家后的第二日,景亦便开始念起了书。原本常识依旧是一副轻松淡定、丝毫不像个要考试的人的模样。
见到景亦的用功之后,摸摸鼻子不免有些醒悟过来。两人时常在一起学习、辩驳。
在景亦自己看来,他只是在记忆上略胜常识一筹,但在见识上却远远及不上他的。他也明白这和从小的经历、看到过的事情有关,这种事情急也是急不来的。但对于能和常识在一起讨论,他甚是满足,许多在书上见不着的东西,经他一说,明悟许多。
景亦一学习,家中的俗务自然是阮玉打理。好在人不多,这些做起来倒是都不难。在空闲的时间还能准备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毕竟这是大伙儿第一次远离家乡在外过年。即便没有其他的亲人在身边,年味也是不能少的。
阮玉也知道景保成兄弟有几日早出晚归地想要找份儿活儿干,每每晚上见他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也是于心不忍。
夜间和景亦说起这事儿,景亦沉吟了一下,“眼下我也没有精力画图挣钱,且他们总是要找些活儿干的,不然总在家中也不像话,他们自己心中也不舒坦。”
“要不你和他们说下随意找份活儿,工钱低一些没关系,咱积蓄还剩下不少,且我娘也给了我不少银子。”阮玉道。这个世道,大多数庄稼人除了有力气,什么有没有,而没有一技之长傍身,离开了庄稼,也几乎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