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阔华美的大宅院,擘红小榭,一个妇人靠着阑干,穿一件青色对襟褂子,下身是盘金彩绣锦裙,她眉眼如远山,肌肤胜雪,粉黛娇憨。
“清儿,慢些跑,别摔了。”她柔声对着亭榭外嬉闹在花丛中的小女孩说话,眼里尽是温柔,如一池春水。
十二岁的王幼清已出落得极其娇美,细眉弯弯,大而乌黑的眸子莹莹发亮,笑成了弯月,她正和婢女玩着追赶的游戏,她身子娇小,弯腰窜过花丛,直向娘亲跑来,一把扑进娘亲的怀里。
王幼清嘟着小嘴撒娇“娘亲,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呀,我等着吃爹爹做的长寿面呢!”
妇人轻轻揉着王幼清的小脑袋“爹爹不是上朝去了吗,晚些回来就给你煮面,你哪一年生辰的长寿面给你落下了?”
“可是爹爹去了好久了,是皇帝叔叔把他留在宫里吃饭了吗?”
想起爹爹,老是一大早上朝,别人的爹爹都回来了,就自己爹爹总是接近傍晚才能回家,她每次都问,爹爹都说皇帝叔叔要留他吃饭,皇帝太寂寞,想要有人多陪陪他。
小孩子不满地嘟囔“怎么每次都让爹爹陪,皇帝叔叔真不懂事,明明姑姑也在宫里……”
娘亲笑得开怀,双手把王幼清抱到膝盖上“真是个小着急~”
突然天空一阵“轰隆”声响过,惊吓了娘亲怀中的王幼清,不过一会,大雨倾盆,下人们慌乱回房去拿伞,雨水砸得地“哐啷哐啷”响。
却原来不是雨水的声音,是盔甲,是兵士们踏地的脚步声,王幼清楞楞抬头,她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拿剑的人冲进家里,把她和娘亲包围住。
一个老爷爷双手捧着明黄的圣旨,从中间走过来,王幼清认识他的装扮,爹爹说过这是宫里的公公,以后见到都要礼貌行礼。
王幼清对着这个老爷爷甜甜一笑“大公公好!”
可这个老爷爷不理她,只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声“动手!”
然后,那些魁梧的兵士们开始挥动双剑,所有人哭喊、撕扯着尖叫,在院中狂奔。雷鸣电闪,泼天的大雨冲着满院的猩红的鲜血,汇成红河,一个一个抖索着脖颈的人,血流如注,如同宰杀的活鱼,他们瞪大了双眼,瞪得黑瞳突起,死不瞑目。
“幼清,别怕,别怕……”
娘亲把她护在身下,在她耳边不停颤声重复着“别怕”,然后娘亲被人拉走了,她看着娘亲散乱着长发被提起头颅,那把沾满血的剑割断了娘亲细长的颈,暗红的血从脖子里四处喷射,刺进她的眼睛,满目赤红。
“娘!”
然后,黑暗,无尽的黑暗……
天乾三年,端康皇后在宫中施行朔朝巫蛊禁术,诅咒皇室,被褫夺封号赐死,同日,太子谋反,举兵攻打皇宫,兵败承天门,皇帝震怒,下旨诛连皇后母族王氏九族,上京王氏上下整八百人,悉数斩杀,无一幸免。
朔朝繁盛百年的王家,就在一场大雨中轰然倒塌,唯有遗留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人们还能隐约想起那个曾经耀眼的世族。
-
八月,纭州的桂花开了,秋风乍起,是满江细碎月色,花香醉人。
江南一片的人都知道,纭州有三绝桂花、酒酿、晏娘。
晏娘是锦雀楼的花魁,江南第一名妓,弹得一手好琵琶,生得一副倾城容貌。
今天是八月十五,每年今天,锦雀楼的画舫有一场盛会,以酒斗词,最特别的是,晏娘会择一首词,为其谱曲,江南一带,人人皆饮晏娘曲,民间好词之风盛行,若能一词成名,是极得意的事。
“姐姐,姐姐,我瞅着纭江上今年的船又比往年多了些呢。”
小舒推开窗户,用叉干支好,江上轻风入户,飘起妆台前的脂粉,为镜前女子上了妆。这女子梳着灵蛇髻,髻上步摇轻晃,柔荑拾黛为眉细细添上一笔,眉角上扬,朱唇明艳,正是那传闻里的女子,晏娘。
“小舒,去帮我擦擦琴吧。”
“好!”小舒转身进了侧间。
晏娘拿起妆台上的香油盒,中指划出薄薄一层,在脖颈两侧轻点,顿时便漫出桂花的香气。
这时船舫外乐声缓缓起了,江上船只荡漾,人群熙攘之声顺着秋风到了晏娘的耳边,是啊,今夜人又多了。来锦雀楼五年,每年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她也好像越来越习惯了自己如今的身份。
“姐姐,琴擦好了,可要试一下音?”小舒抱着琵琶走出来。
晏娘接过小舒手中的琵琶,熟练地拧桩试音,这时厢房外有人敲门,是锦雀楼的鸨妈妈“晏娘,好了没?时辰要到了。”
“妈妈,点灯吧。”晏娘声音娇俏软酥,微辣又甜。
晏娘的声音一出,鸨妈妈立马叫小厮去传话,锦雀楼舫上三千盏灯一齐点亮,此时灯火多如繁星,一盏接着一盏,光亮不曾有隔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