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机炮,一百公里的平飞姿态执行对地扫射时,平均着弹密度是2.1米一发,一些高敏捷的高级魔族,能够找到闪避空间。
生物受神经反射速度影响,在高密度交战中,并不能真的做到完美连续闪避,但机炮也受飞行状态的影响,弹道扩散度本就高于地面,两者叠加,导致机炮的有效打击率提不上去,500米外对高级魔族的有效打击率不到3%。
从装备通用性的角度出发,应该考虑提高现有机炮的射速,以及悬浮避震等改进。
不过空军提出武器改进要求的时机存在问题,研究院大部分人员都投入在一个名为「法术再造」的项目里,它会利用卡洛琳-拉瓦公式带来的成果,重构一些基础魔法,到应用程度还有一定距离。
所以近期研究院和制造局的基础技术实力是停滞的。
而用已有项目,实现空军要求的「提高有效打击率」,只有两个途径——改变弹体形状和口径缩水。
两者实际一样,改变弹体形状的目的也是提高机炮射速,在基础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只能往轻了改。不过很明显,缩短弹体长度会导致弹丸更容易被空气阻力影响,还不如缩小口径。
于是研究院那边给空军回复了一个方案:在机炮总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成两联装的15毫米口径机炮,每分钟射速1400发以上,总弹容量提高到0发。
实际牺牲还是很大。
15毫米标准弹的重量只有56克,就算它和20毫米炮一样,以1150米每秒的速度出膛,在一千米距离上的速度也会更低,会把一千米靶点的打击动能,从三万焦耳以上,降低到八千焦耳以下!
这样一来哪怕能稍微提高有效打击率,也失去了意义。
当然既然是新武器,也不可能带着这么大劣势而一点好处没有。
首先它可以直接用15毫米蟒式的弹丸,这就不会带来后勤复杂度的提升。
其次小弹丸也只是在远距离打击上劣势比较大,如果距离较近的话,弹丸重量的影响降低、初速的影响提高,在一定距离内对比20毫米炮会拥有火力优势。
具体多近,因为还没有成品,只能根据对现有15毫米弹的情况带入计算,平衡点大概在400米左右,越近,投弹速率带来的优势越大。
空军想要放弃,又不太舍得。
因为实际作战中,机炮用来对付小恶魔的情况更多,而打高级魔族,都是带着多种魔法武器围殴。
20毫米机炮打小恶魔,实在有些大炮打蚊子的意思。
所以双联装15毫米机炮就算威力小一点,也不是没有用武之地,可以替换一部分外挂型机炮,用来适应不同的作战需求。
王齐拿到军方的武器研制意向,让李想帮忙跑了趟研究院去了解情况。
研究院那边给出的建议是最好再等等,最多半年就能用新魔法做枪炮类武器。
这里还只限定枪炮类,因为改造魔法已经算是基础研究的类型,几乎要完推翻现有的魔法模型,推进起来比较慢很正常。
半年,王齐决定还是不等,先做一批15毫米的外挂型机炮出来。
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新武器的论证、研发、装备、适应、改进,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新魔法效果未知的情况下,暂时还不适合押宝。
而且由此推测,军开始列装新型枪炮,还要等两年甚至可能更长,20毫米炮大概还要用挺久的。
把20毫米炮弹的总部囤积量,提高到1000万发吧。
15毫米弹还有步兵要用,也些微增加一点吧,从5000万发,提高到两个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