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文臣皆是表态,在大是大非面前,文臣保持着一惯的态度,绝不会退让,在朝堂之上文臣更具有优势。
不过,文臣主张和平,武将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的一生中虽然也不喜欢打仗,可对于不稳定的情况下,打仗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圣孙殿下,匈奴数次进犯大秦边疆,如今更是集结三十万大军虎视眈眈,如此情况更要扬我大秦国威,让匈奴见识见识大秦的威严,不战则更加助长其嚣张的气焰。”
卫尉在治栗内府站出来之后,也是紧接着站出来表明态度,卫尉最见不惯的就是文臣的不战,只知道纸上谈兵,根本不知道边疆的艰苦和情况。
没有前赴后继的护卫拿鲜血铺路,哪有今天这般强大的大秦,没有护卫们征战沙场,哪有现在的安稳。
正因为这样的意见不合,文武两派的大臣因此不少辩论,不过每次都没有得出结果,各自保持自己的意见罢休。
“请圣孙殿下下旨,我等愿往边疆为大秦征战,让那匈奴有来无回。”
“圣孙殿下,大秦以武立国,岂能让那蛮荒之地的匈奴叫嚣。”
一个个武将说着打仗的思路,不知道的人以为在备战了一般,平时武将不善言辞,可面对打仗他们可最熟悉了,那说起来可是个个勇猛。
文臣主修养,武将主战,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这让大殿之上的赢彻一时间没有做出命令,他用心的倾听大臣们的想法,对于每个人的话他都不排斥,反而对边疆之事看的更透彻了。
“圣孙殿下,臣认为,我大秦和匈奴在边疆常有摩擦,匈奴离不开大秦的细软和粮食,不解决始终是我大秦之患。”
作为蒙家人,都是信奉武力,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偏向开战,但在武力之中有着理智,不是光知道打仗的莽夫。
有了蒙毅的支持,主战的气势隐隐有压过文臣的势头。
“诸位大人,赢彻做事不为个人,只为大秦,正如齐老之前所说,大秦刚定需要休养生息,这是我大秦的现状,可内外皆不稳,如何修养生息。”
“赢彻知道诸位大人心系百姓,可大秦修养之时,更是在给匈奴百越准备的时间,等到那时可就不是现在这般,形势将更加复杂多变,对我大秦将更加不利。”
“请问诸位大人,当战争在所难免的时候,现在不抢占先机更待何时,等待只会造成更多的伤亡。”
赢彻简单的三句话,将眼下的形势说的很明白,他难道不知道打仗最苦的是百姓,他难道不知道大秦需要修养,可敌人是不会给你准备的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