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通四年,朝廷大伐南诏,南方百姓争相投军戍边报国,朝廷与募兵约定,三年期满回籍,但最终却是一再食言背约,戍兵在桂林防守六年,仍无还乡希望。
戍兵苦于兵役,公推庞勋为首,哗变北还。
长安没有安慰,没有补偿,给予的只有镇压和屠杀。
华夏百姓的忍受能力很强,只要有一口饭,心始终向着朝廷,给自家王师纳税,总比给胡人纳税好罢,只是别那么重就好了,只盼着朝廷稍微像个样。
想起之前在茶肆认识的李轩,李晔又在人群中扫视了一圈,但并未看到那个大胖子,也许是面试没过关罢,李晔收敛心思,开始发表讲话。
“朕只有三句话要讲,一是为何读书,二是读书有何用,三是参军为何……”
李晔的举动让中书省的那些太学生很是嫉妒,天子登基后还没有来看望过他们这些将来的国之栋梁,如今却为了一群武夫出宫讲话……
他们真想来到武学大院前跪倒,籍此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可考虑到前不久才在宫门下跪过大半天,膝盖还疼得厉害,大雪也下的紧,这才把请愿的想法打消。
李晔没心思搭理无事生非的人,一通讲话发表完之后,在欢送声中离开武学。
如今武学初创,生源不足,就读者大都是达官显贵的弟子,但这并不是李晔的本意,在李晔的设想中,武学主要生源应该是神策军中表现优异者。
这样一来,禁军将士除了争立军功就多了一条上升阶梯,不过现在神策军整训尚未结束,等到从中挑选优秀者入读武学,还得要不少日子。
在此之前,武学也不能闲着,所以必须广泛招募放低门槛招生,无论寒门高门,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给民间年轻人除科举以外另一条出路,二是借机笼络权贵。
要想办成大事,李晔需要这些人的支持。
当然,属于封疆大吏子侄的这部分学子也相当于那些封疆大吏的在京人质,要是他们有什么异心,还得考虑一下自己在长安读书的子侄死活。
这些都是武学的附加影响,李晔开设武学的真正动机在于,大力加强对武夫的忠君爱国教育,全面疏通武夫的脑回路,防止他们上了知识份子的当。
在这个武人掌权的时代,幕府对方镇大帅的影响力太大了,倘若藩帅是李昌符和王行瑜这种半文盲出身,朝廷根本就控制不了,因为他们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只要底下人说的有道理,他们就会照办。
白马驿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李振和柳璨等人的鼓动教唆,事后天下舆论哗然,朱温这才醒悟过来,悔恨交加之中,对柳璨等人从重处罚以泄愤。
总之就尊皇讨贼四个字,虽然听来有些招核气息,但倭人这一套就是发源中国。
返回宫中后,李晔便命内侍省派人打造十副牌匾,在上面雕刻出尊皇讨贼四个字,再用朱砂颜料染红,然后改天派人运去武学,挂到各处公共场合。
交代完这件事,李晔又想起了李廷衣,于是命高克礼去长安殿召人。
三天之期已过,不知道小姑娘有没有背住高祖实录,要是还是没背住,还要打手板吗?之前何芳莺就私下对李晔说,河东的陪嫁侍女很不满,已经给太原报了信。
李晔当时只是一笑,并无担心。
汉武帝罢黜百家后,董仲舒根据形势需要,发展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理论,于是灾异被认为是天的谴告,季节则是上天心情的表现,天气的暖清寒暑则以帝王的好恶喜怒来解释。
董仲舒的神学世界观确立后的一段时期内,非正统的所谓异端思想还在进行顽强的反抗,司马迁就是异端代表,不但反对宗教迷信,还对天人感应的神学世界观予以批判。
到了甘露三年,汉宣帝召集各地大儒到长安石渠阁开会,讨论经义异同。
此后会议结束后,董仲舒思想体系被确立为唯一官学,汉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大力禁封诸子百家以及司马迁著作,刘姓诸侯王手中的禁书也一样封。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白虎观大会结束后,汉章帝全面推广纲常伦理。
所谓纲常,君为臣纲,国为民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别说李晔只是打了她十下手心,就是劲夫化一顿也无不可,李克用也不可能因为女儿被皇帝打了手心就要跟皇帝翻脸,政治只有利益。
李晔需要李克用为自己摇旗呐喊,李克用也需要李晔的法统为自己的攻伐正名,李克用能忍心把十二岁的女儿送到长安,本就是把李廷衣作为了牺牲品。
没过一会儿,何芳莺领着李廷衣过来了。
再一次看到李晔,李廷衣有些局促不安,红唇紧咬,低着头站在何芳莺身后,想必是心中正在暗骂昏君李晔不是个人,上回竟然对她下那样的重手。
二人躬身与夫君行礼后,李晔命高克礼赐座,夫妻三人围着炭火取暖。
李廷衣穿着绯红宫装,外披一件黑色大袍,青丝垂腰,玉手胜雪,眉目如画,明艳动人,红唇夺目,虽然还没发育成熟,但美妙身材已然初长成了。
看的出来,何芳莺应该给她精心打扮了一番,打量了一会儿李廷衣,李晔有些失神,心里有些冲动,恨不得上前抬起下巴看个究竟,或是……
看到李晔直勾勾的色批眼神,李廷衣害羞的低下了头,旁边的何芳莺看不下去李晔这副**般的着迷神相,忍不住咳嗽了两声以做提醒。
不急,早晚是朕的女人。
如是一想,李晔正色沉声道:“高祖实录,诵与朕听。”
李廷衣心中不快,但也不敢违背李晔的意思,起身背诵道:“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七代孙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重耳生熙……皇太祖讳虎……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及长…”
棍棒底下出好人,狠狠打十下手板心还是有用的。
这回背高祖实录,李廷衣完全不卡壳,很流畅的就背完了。
李晔面露愉悦,何芳莺笑着说道:“廷衣本有才情,之前背不得乃贪玩所致,陛下训诫后,廷衣这三日挑灯夜读,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的确是醒悟了。”
看她顶着两个黑眼圈,想必熬夜也不轻,李晔有些心疼,于是缓和脸色道:“不错,含元殿冷清,今天就留她在含元殿陪朕,朕也好有个人说说话。”
何芳莺大惊,连忙起身道:“廷衣十二少女,请陛下收回成命,让李才人来罢!”
何芳莺是淑贵妃,按会典制度,贵妃及以上就不能在含元殿侍君,皇帝要是想做那事,必须自己去贵妃所在宫殿,妃子到了贵妃这一级,与皇帝就是夫妻,而非主仆。
随时陪伴皇帝身边的,一般是昭仪以下的才人和宫女。
淑妃不能留在含元殿,这是典章规矩问题,李晔也不敢废了李世民定下的规矩。
第二原因则是淑妃有孕了,肚子明显的大起来了,不宜行人伦。
现在的后宫之主是何芳莺,她反对李晔留下李廷衣,李晔只能作罢,虽然本意也只是留下李廷衣谈谈心,毕竟二人名为夫妻,自她入宫以来,两口子还没聊过。
李晔心中哀声一叹,要是裴贞一在就好了。
“淑妃说的是哪个李才人?”
“回陛下,是女官李渐荣,上月内侍省选进宫的,陛下不记得了吗?”
李晔如遭雷击,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天佑政变爆发后,史太捅死裴贞一后冲入内殿询问昭宗所在,李昭仪闻声开窗对玄晖说:“院使莫伤官家,宁杀我辈!”
史太哪里管她,追着昭宗砍,李昭仪以身护帝,与昭宗一起被杀害,随后蒋玄晖矫诏称裴贞一、李渐荣害死皇帝,追废二人为悖逆庶人。
上个月内侍省报来了新进宫人的名单,但李晔当时正忙着制定春耕政策以及筹备武学等各项事宜,忙得不可开交,故而只是随意扫了一眼就批复下去了。
李渐荣竟然是文德元年进的宫,这会儿也不是昭仪,只是才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