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二自从手里有了足够的钱粮之后,也财大气粗起来,来刘继祖这里哭穷的次数明显变少了。这样他们也才有多余的钱拿出来打造装备和武器以及购买马匹,同时有了军粮,他们就可以不断扩大红巾军的规模。
另一方面这种方法极大地鼓舞了红巾军的士气,本来他们从河北道撤离时,很多被分了土地的士兵是颇有怨言的,信心也受到了打击。但他们也知道红巾军发的那些地契只有在红巾军当权时才算数,因此只好跟着红巾军撤回了太行山。
但现在见到在山西道红巾军依然实行这样的政策,他们就又有了希望。因为红巾军分土地是严格按照军功进行的,而军功的获得是有严格标准的,能获得军功的士兵一般都是比较勇敢,有一定的武技实力,他们能在河北道获得军功,在其他地方也照样能获得。
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就又被调动了起来,在攻打山西道的地盘时表现的极为卖力,很多士兵甚至会主动结伙去攻打山西道的那些城市。因此刘虎头他们有些时候还要去制止他们,因为很多城市根本不用打,只要包围起来,对方就会投降。
但对于投降的城市只有军官才有军功,普通士兵是没有的,因此为了获得军功,才会出现士兵自主结伙去攻打城市且不允许人家投降的情形。这对红巾军来说当然算是好事,总比见了敌人就投降或逃跑要好,因此红巾军方面只是训斥了一番并没有很重地惩处这类士兵。
通过在河北道和山西道的情况,刘继祖也了解到大周这两百多年确实积累了大量财富,但不幸的是这些财富都集中在了极少数人的手里,绝大多数百姓现在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五方联盟的事发之后,很多人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现在的大周已经彻底乱了。
河北道成了吴王和袁昂的战场,辽东道、山东道、江西道、江东道以及岭南道相对好点,但为了支持他们的战争,两边都在不断加税,百姓的负担与日俱增。相对来说,吴王的实力要比袁昂的实力强得多,但真打起来之后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吴王这边的军队虽多,但战斗力却不行,和袁昂率领的边军相比差的太远!完全是在被压着大,要不是他们两边兵力悬殊,河北道现在已经是袁昂的了。袁昂虽然经常打胜仗,但他的日子也不好过,他的军队虽然战斗力强大,但也有致命的问题。
首先是后方不稳,辽东道是边关重镇,本来主要的目的就是防范北方草原上的敌人,而北方现在的乌合台瓦鞑部实力越发强大,乌合台上次与大周和亲失败之后极为愤怒,但他却没有第一时间报复大周,而是转而去攻打西边的金真国,现在金真国已经被灭,整个北方草原现在只剩下了西北边的辽丹国以及更西边的兰阗国。但兰阗国地处遥远,对于瓦鞑国真正的威胁实际上只剩下了辽丹国,如果辽丹国再被消灭,乌合台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乌合台已经在着手准备南下了,他现在将他的部队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主要在西边跟随乌合台攻打金真国,另外一部分则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并在逐步向辽东道、河北道、山西道北部集结,看样子是在准备南下了。
因此袁昂虽然在不断打胜仗,却始终不敢抽调太多兵力南下争夺河北道。再加上河北道经过晋王和红巾军的不断征兵,已经没有什么兵源了,粮食也已经被红巾军收的收,买的买,也支撑不了太多的兵力,因此袁昂现在是进退两难。
一方面他现在有机会占领河北道扩大自己的地盘,另一方面他后面有强敌,而吴王的兵力远在他之上,还不缺钱粮,再加上他只是一个边军将领,而吴王却是大周的皇子、亲王,在地位和号召力上就远不如吴王。吴王及其手下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不断通过个各种手段在进行拉拢劝降,袁昂已经杀了三个向他提议归降吴王的手下了,但他那边军心不稳也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了。
吴王这时的心态也变了,之前他根本无心争夺天下,因为之前无论是论能力、论实力、论资历、论长幼还是论嫡庶,继承皇位都轮不到他。但风水轮流转,谁知道转眼间形势就逆转了,朝廷在五方联盟事发后四分五裂,楚王因为襄州的事焦头烂额,秦王被困在京西道寸步难进,晋王则由于太行山的山贼苟延残喘,四王里只有他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