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中的绿釉瓷片,陈文哲不在关注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再有用,也需要时间消化。
想了一下,他打了几个电话,知道船队最近几天不会过来。
没办法,他哲就只能继续在厂里窝着。
就这样,他又一次在工作室个工作了一天,等到第二天,他再一次来到窑厂,看着又一次修改过的柴窑,陈文哲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复制汝窑,肯定不能使用电窑。
而用柴窑,就肯定需要改进。
毕竟古代的柴窑,可不一定是最好的。
陈文哲要的效果,可不是复古,毕竟古代的生产力、科学技术都不行。
现代就需要与时俱进,所以随着一次次烧窑,陈文哲也在调整炉窑的结构。
一次次的调整,让烧制瓷器的成功率更高,也更加简单。
现在除了刚开始把控节奏,提升温度之时需要陈文哲看着,其他时候,他不在也没关系。
特别是烧制过程当中的保温,更是没有技术含量,而这个过程却最长。
当然,不管哪一个步骤,都需要小心。
而其他人烧窑,陈文哲肯定不放心,但是他从国内带来的专业人士,只是单纯的保温还是能做好的。
“应该差不多了,降温之后就可以开窑。”
看着窑炉内部的匣钵,陈文哲可以根据经验,看出一些情况。
比如通过匣钵的颜色,大体可以分辨出内部瓷器烧制的情况。
现在看着内部匣钵好像是同一种颜色,都是黄灿灿、红彤彤,可有经验的窑工,却可以大体看出各个部位的区别,这就是温度的差异。
柴窑毕竟不同电窑,各个位置的受热肯定不均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如果没有窑内的传感器检测温度、控制温度,烧制其这一窑瓷器来,会更加困难。
为了烧制这一批汝窑瓷器,陈文哲付出的代价可不小,他可不希望烧毁了。
不说瓷器制作耗费的工夫,只是原材料的价格就不低。
再加上这里一排排柴火窑的建造、改造,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一切顺利,陈文哲自然不会亲自开窑,他只要等着享受成果就好。
再次回到工作间,想了一下,陈文哲让人取来原材料,打算再做一批汝窑瓷。
窑厂那边的柴火窑还有不少空闲,他还不知道要继续在厂里等多少天,既然有空,那他还不如多烧两窑瓷器。
有时间,有想法,那就不要闲着了。
先前烧制的一批瓷器,应该可以把武三等人应付过去。
万一不行,那就要以数量取胜。
毕竟人家武三可是给他一只货真价实的北宋天青釉汝窑三足洗。
作价三亿,根本就不高,如果他拿出的仿汝窑瓷器不算太好,那就要给他几百件高仿瓷器才可以。
所以,现在有空,能做还是多做一些。
如果有个万一,也可以让他有点回旋的余地。
当然,他要是做的太好,也可以让武三再出点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