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明料“由天然钴土矿煅烧而成,是一种典型的青花料。
煅烧提炼过的珠明料,质量比直接使用生料好,色彩也稳定。
根据成分不同分出等级,一般品氧化钴含量在2%以下,上品者氧化钴含量可达8—9%,所以在发色上常有变化。
这里是重点,氧化钴的含量,或者说的氧化钴的多少,决定了青花发色。
这一点在元青花上也是这样,就看氧化钴的多少,决定了青花发色的浓淡,或者是明暗。
以前使用的肯定是天然的明珠料,这就很难把握其内含有的氧化钴多少。
这才是烧制翠毛蓝随机性大的根本原因,而只要把控住这一点,调配出适合的同种明珠料,就可以稳定的烧制出翠毛蓝。
而在古代,或者说是康熙之时,他们限于科技,限于对矿料的认识,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天然珠明料,色散较大,含钴不多,含锰最多,含铁次之。
而珠明料之所以呈现青色,是由于钴的作用。
而钴比锰、铁、镍、铜等金属氧化物,发色更为雅素。
天然珠明料,呈现稳沉的兰色!
而用于合成珠明料的氧化钴,虽呈现非常绚丽的兰紫色,与天然珠明料总是不相同,缺少些许古味。
真正的康熙青花,有着墨分五色的说法!
这是指康熙中期,翠毛蓝青花料用的是珠明料,蓝色色中微微泛绿闪紫,色调丰富多彩。
康熙时工匠们,已能熟练地掌握钴料的特性。
他们采用分水皴法”、“斧劈皴法”、“披麻皴法”等,浓淡过度自然,青花靓丽清翠,发色明快鲜爽!
画面分浓淡深浅,景物有远近层次!
通过墨分五色,将国画的笔墨意趣,在瓷器上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想要做到这一切,必然离不开对于明珠料的研究。
对于珠明料的特性,只有相当熟悉,才能精准把握用笔的分寸。
就是有着种种特性,所以珠明料大多拿来做纹饰类作品,画山水的并不多见。
因其绘画难度较高,烧制效果也不尽人意。
例如,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贵。
清代人陈浏在其著作《陶雅》一书中称:“雍(正)、乾(隆)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熙)窑。然则,青花一类,康(熙)青虽不及明(代)青浓美者,亦可独步本朝矣。”
康熙的翠毛蓝青花犹如佛头之青,在烧造时要想完美表现它的魅力,需要几方面的配合。
首先康熙瓷的胎骨密度最高,其次是与胎骨同样重要的粉白色釉面。
它依附在紧密的胎骨之上,紧绷平整、细腻白润,釉表有玉质般的光晕。
粉白色的釉面,与艳翠的青花,形成强烈的反差,使翠毛蓝的色感更加妩媚动人。
从这种种特征,或者说从种种迹象来看,要想准确烧制翠毛蓝,其实是有几个关键点的。
一个是温度,必然是高温的,但是具体高到什么程度,却有是不一定。
烧制翠毛蓝瓷器,肯定需要高温,但又不是固定的高温,就一定能烧制出来。
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唯一的原因,就是原材料。
所以,接下来就是控制原材料的稳定性,只有材料稳定,也就是含有的各种元素稳定,才能够控制翠毛蓝的烧成温度。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