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杨峥能最快时间反应。
什么大耳窿、驴打滚、羊羔息、坐地抽等等手段,让杨峥叹为观止。
时代不一样,但人性的贪婪却是一样的。
卫瓘很快就制定了法令,凡是利息超过一成半都是高利贷,放贷者十倍本金罚没,举报者得三成。
秦法严苛还是非常深入人心的。
只是放出风声,民间高利贷便销声匿迹了。
百姓因农事借钱可以到农社,商人因商业借贷可以到苏泓的钱庄。
民间风气大为好转。
也不知道是不是杨峥称帝后,真的给秦国冲了个喜。
从三月到五月,节气都很正常,该下雨就下雨,该放晴就放晴。
关中难得的安宁不少。
百姓得到农社的支持,开垦的荒田,用来种桑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户户的院落里养着鸡鸭鹅猪,池塘里养着鱼,后山上养着羊。
一些府兵的家眷还蓄养了牛和马。
杨峥视察渭北的村落,只听见到处都是犬吠声和孩童的嬉笑声。
连续两年的灾祸,覆盖的面积也渭水以北,旱灾也不是赤地千里,官府应对得法,至少没出现饿殍遍地的场景。
所以今年年景好起来,百姓瞬间生机勃勃。
杨峥能感觉国力正处在爆发状态。
一个很明显的讯号,就是青年和孩子增多了。
人口不是地里长出来的,受大环境的影响。
赋税太重,生存压力太大,百姓即便生下来,也会淹死。
秦国的职责是提供一个相对宽松、有序的制度。
让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有志者有能力者,能通过正当渠道获得上升。
百姓自己就会把秦国推向一个盛世。
暗访京兆、扶风几个县,杨峥最大的感触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人实在太勤奋了。
但凡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就没日没夜的干。
原本的荒原被开垦成良田,坡地被种上桑麻,水洼被挖城池塘……
杨峥几乎找不到秦国不崛起的理由。
这两年虽然遭了灾,但也因祸得福,漠北和西域大量部族主动向关中迁徙,人口始终在增加之中。
安定有序的环境,对草原牧民吸引力也大。
毕竟人最大的刚需是生存,在生存面前,其他的一切靠边站。
秦国算是少有的不歧视他们的势力。
当五年奴隶就能转为待归,再当五年待归就能转为治民。
赋税一级一级减少,若想走捷径也有,从军,为大秦建功立业。
不过秦军挑选极为严格,一般草原人身体素质跟不少。
所以只能加入牧骑,马隆的牧骑编制很快就满了。
东边司马家没有这么和善,对汉民十税七,对乌桓、匈奴、鲜卑等异族则十税八。
杨峥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活下来的。
百姓的忍耐力高的离谱。
幸亏这两年关东没有爆发大天灾,不然司马家就会像历史上的一样,到处都是叛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