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就你聪明别人傻啊?你是只见了人种地赚上钱的,你不想想,为何地多的人家都爱将田佃出去不自家去种?种地是要本的!天时好、行情好的一年,确实是能赚不少。可遇到灾荒年哪?隔个三五年,必有一灾。小灾还好说,大灾的话,你种的地一多,不就将家底折进去了?破口户们明知道务工也赚不了比种地多更的钱,可就是不爱佃田种地,不也是怕灾年吗?务工千不好万不好,唯有一条,哪就是不折本,挣的都是拿来就能花的现钱。”
当了大半辈子的地主,郭德顺关于土地和佃农方面的见识,确实不是刚刚出头的小年轻所能比的。他的这番话,就说透了地主和农场主的区别。地主是什么?地主就是后世拥有大量商铺、店面和写字楼的房东。没多少当房东的人会在铺子租不出去的情况下,自己下场搞经营的。
人家地主赚的是生产资料的溢价,而不是商业经营的溢价。人家就想着稳稳当当收租子,而不是将身家老本拿出来搏富贵。
“爹、俺听说朝廷最近在讨论关于农税的新政,好像是要降税了?这对咱们这样地多的人家,是不是好事?”郭大郎见老爹讲的有道理,忙转移话题,将他最近听到的口风说了出来。
“朝廷降不降税,都给咱家带不来好处。以前的时候,降税了、咱家肯定会受益,加税了、咱家也能不受损失。可现在,朝廷降税的令头天出来,第二天佃户们就会上门来说减租的事,降多少、都不会落到咱家的口袋里。”
在选择少的的情况下,大部分老百姓唯一的营生就是种地,地主作为垄断性生产资料的拥有者,掌握着绝对的议价权,所以他们总能想到办法将政策红利转移给农民,将损失分摊到真正种地的农民头上。
可现在,大明百姓的选择多了,没人会老实的承受地主转嫁损失和攫取政策红利。你要是敢转嫁损失,人家就敢撂挑子不干。种你家的地成本这么大,我去打工不成吗?没工可大打也行啊!朝廷有平价往出租的官田、朝廷还有不少官营农场,同时朝廷还在辽东等地开出了不少新田,总之、不当佃户、不让地主压榨自己的出路那么多,谁天生会是个老实人?
让大明地主们丧失优势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商业的发展、以铁路和火车为代表的交通环境的大幅改善、能种地的疆域面积的扩大、以及刚刚经历大动荡和战乱后劳动力减少土地资源丰富等多种因素叠加在了一起。可以说此时的大明,确实是遇到了数百年少有的大变局。田地作为最主流的价值标定物的地位,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都在重塑。
当然这个重塑,未必能完成。在历史上,经历过大战乱后的一段时期,土地兼并的现象会不那么激烈,因为劳动力少啊!劳动力少、对于土地的需求就不高,大户人家兼再多的地,没人种也是没意义的。正常情况下,人口自然恢复期最起码也得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然而现在的大明,有一个新情况。人口的增量,远远超出了以前时代的正常速率。虽然在朱由检看来,自己穿越后、改变最不起眼的是医疗技术,可实际上、哪些不起眼的改变才是最大的变量。大明新生儿的死亡率,比过去时代要低了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