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大明朝出现拖欠赋税,小民自然是做不到的,也只有地方豪绅能够做到,还是和官府相互勾结之下进行的。</p>
每到国中有大喜事或者新皇登基,必然大赦天下,而赦免的不仅是一些罪行轻微的人犯,还有就是这些拖欠的赋税。</p>
试想,只要能拖过几年,老皇帝一死,新皇帝登基,税钱就不用出了,这么有利益的事儿,谁会不想干?</p>
<div class="contentadv"> 而地方官员虽然是流官,可为了治下安稳,对此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他对此地豪绅网开一面,别的官员也会在他老家对自己的家族格外开恩,最终不是大家都得利,只有朝廷吃亏。</p>
好吧,朝廷家大业大,也不会在乎那么百十千两银子。</p>
其实,治理一个国家,根本就在于财政。</p>
朝廷有钱,有灾可以赈济,开出足够饷银也可以练精兵,即所谓富国强兵。</p>
虽然文士以视钱财如粪土标榜自身清高,可入朝为官,还真不能再这样做。</p>
通过建立制度,合理的向民间收取适当的税收,国家财富在支用之余还有结余,也就能富国强兵。</p>
只不过一般在王朝末期,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才会逼迫百姓起来反抗,随之王朝覆灭。</p>
其实造成这个的原因,就是王朝还是知道钱财的重要性。</p>
但是,支用太大,没有其他法子补充财源,就只能对升斗小民出手。</p>
相比地方豪绅来说,小民的钱无疑最好抢。</p>
只是,当小民的钱财被洗劫一空后,为了王朝财政平衡,最终还是会对豪绅下手,而这就是压垮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p>
实际上,小民作乱只会导致天下不稳,改朝换代更多还是因为豪绅也被逼迫。</p>
他们有能力,有关系联合起来,汇聚出更强大的实力造反。</p>
历史上的王朝更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布衣起事,完成从社会最底层到最顶层的阶级跨越,纵观历史再无第二人。</p>
其他建立王朝的开国皇帝,无一不是豪绅阶级,最起码也是朝廷的一个小干部。</p>
所以老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p>
真正造反成功的,多是统治阶级中人倒戈,被统治阶级造反成功的案例几近于无。</p>
由此可见,张居正的考成法对延续大明王朝的作用有多大,绝对不是催收钱粮那么简单,而是真正可以做到为王朝续命。</p>
再有之后的天下推行一条鞭法及为此展开的清丈田亩,补足了大明枯竭的财政。</p>
这些,也是魏广德自从见到张居正后琢磨出来的。</p>
现在,张居正终于要开始属于他的改革,魏广德不仅不会反对,还会暗中支持。</p>
是的,他选择暗中支持,而不是旗帜鲜明的表明支持的立场。</p>
他做为次辅,虽然要和首辅站在一起,但是对外,特别是对皇宫里的人看来,是要保持面和心不合才算稳妥。</p>
若是他和张居正沆瀣一气,怕是自己头上的乌纱就要不保了。</p>
而且,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统治阶级里许多人的利益,这也是他最终晚节不保的原因。</p>
太多人恨他,生前做不到,那就死后报复。</p>
魏广德不想如此,唯有成为张居正反对派的领头人,才有可能保全他改革的成果。</p>
对此,不需要和张居正明说,大家心照不宣即可。</p>
魏广德收好奏疏,对着外面喊道:“芦布,进来。”</p>
等芦布进屋后,魏广德把张居正的奏疏递到他手里,吩咐道:“你送回去。”</p>
“是,老爷。”</p>
芦布答应一声,不过随即试探着说道:“稍微等等再送过去,可好?”</p>
“怎么回事儿?”</p>
魏广德狐疑问道。</p>
“适才礼部尚书陆大人气冲冲进了首辅值房,应该不是什么好事儿。”</p>
芦布答道。</p>
“可知为了何事生气?”</p>
魏广德问的自然是陆树声生气的原因,这两天内阁可没有让礼部不满意的奏疏票拟,陆树声就算要发火,也不该把火力对准内阁才是。</p>
“刚才我问了下,有人说是陆尚书又被传到会极门接旨去了。”</p>
芦布没有说的很明白,但魏广德还是知道怎么个事情了。</p>
早前冯保想要拿礼部尚书这个职位给自己牟利,想要拉拢朝堂上的官员,但是被魏广德和张居正暗中联手破坏,最后是陆树声出任了礼部尚书。</p>
自此以后,冯保就对陆树声记恨上了,以为这位应该是花了大价钱才从张居正、魏广德这里得到举荐资格。</p>
好吧,这样的好事儿,居然没有向他送钱,实在可恶至极。</p>
于是乎,冯保凡是有对礼部的诏谕,一些以前都只是传个话或者递个条子就可以办的事儿,非要隆重的把礼部尚书陆树声叫到会极门,正儿八经的传旨。</p>
这样反复折腾之下,陆树声自然是很不满。</p>
“行,等人走了你再送过去。”</p>
魏广德也不想沾上此事,于是对芦布吩咐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