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任侠之风,下铺所佩皆为剑,李世民在秦王时期要聚积力量,夺取皇位,手下一度养有“剑士千人”。
李白诗有“宁知草中人,腰下有龙泉”。从李白曾在长安市上手刃数人看,这剑绝不是假的剑,他的剑术应该是已达到相当程度。
剑术高超与成熟,还可以同裴旻舞剑、公孙大娘舞剑器等得到证明。
这时的剑术,已由内容简单用于战阵阶段过渡到技术多样、方法复杂,具有健身、娱乐、表演、自卫等诸多功能的新时期。
在华夏武术各种拳械中,剑首先完成这种过渡。
唐代的剑已基本定型而与当今无异。据《华夏兵器史稿》记载:“唐剑形制则完全变革,失去周制而独树一型。后人守之,数千百年,无所改变。此可谓剑至唐代即为后世统一模型矣。”
戟在隋唐五代已基本上退出战阵,只是在某种特定场合偶尔有人使用,如唐朝大将薛仁贵便使戟,但更多的是作门庭仪仗之用。
不同等级的官员门前列戟的数目不等,《唐六典》规定:三品以上大员,下州以上的衙署才可列戟。
《新唐书·百官志》载:“凡戟,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便绘有列戟图。图中每架列戟12支,东西两壁各一架,共为24支。
唐代见于记载的短兵,还有短枪、铁挝、匕首等,但这些数量太少,基本不值一提。
经过一圈视察过后,对于唐军配置,李尘已经大概有所了解。
他有充足的自信,以如此整齐的军容,这十二万大军,即便是面对数万武林人士,也必然能够镇得住场面。
眼看英雄大会在即,武林人士混杂在百姓中间,浩浩荡荡进入江宁。
李尘这边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立刻下令,挥师南下。
一时间,驻扎数日的十二万大军,沿着金陵江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