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迁移的行动持续了一整夜,等到第二日午时,在约定的集合地点洪塘,一片乱哄哄的场景,总计共有近万军民齐聚此处。
最中央的数千平民满脸惊慌地聚集在一起,一边面露惊恐地打量着不远处的明军,一边互相低声讨论等待着他们的未知命运。
数百荷枪实弹的明军在民众聚集处的四周把守警戒,&nbp;人群中但凡出现喧闹异动,立马会有士卒呵斥上前警告。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们越发不安,许多人跪在地上,不住地冲着四周把守的明军叩头,希望对方能发发慈悲,&nbp;放自己归家。
抬头看了眼高挂的日头,&nbp;毛兴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他扭头问道“还有多少士兵未归?”
“禀统制,大约还有二百余人未归队。”,毛兴身旁的协统制立马大声报告统计好的情况。
毛兴点点头用征询的目光看了下裘武道“军令中说的很清楚,便不等了吧。”
裘武颔首道“此时仍未归的要不是死了,要不是逃了,身处敌境一切从急,不需再等了。”
两位统制达成一致意见后,正在休息的各部明军被叫了起来,迅速集结完毕,押着哭哭啼啼的民众们再次上路,往约定好的撤退点赶去。
按照原本的计划,陆师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从容撤退,仅仅一天一夜的时间,周边大部分的清军根本来不及反应。
但等毛兴率队到达约定好的地点后,却不见水师踪影,他心中咯噔一下。
此处距离入海口并不算远,按照水师的速度无论如何也不该迟到,&nbp;他第一时间判断水师那边出了变故。
他命令队伍不停,&nbp;沿着河流往下游行军,主动寻找水师踪迹。
而水师这边确实搞不定堵塞航道的船只,不说水师战船根本没有带大型的打捞工具,就是此刻在岸边聚集的清军也不会允许他们从容清理航道。
陆战炮是追不上运动中的水师,可若是静止不动的水师,那便成了活靶子。
王隆当然不会给敌人这个机会,眼见接应无望,水师战船向岸边的清军一轮开炮齐射后,王隆果断命令水师掉头往下游驶去。
在行驶片刻后,一艘水师战船解下了几艘小舟,几艘小舟载着一队水师官兵登陆了晋江东岸。
王隆命他们赶往之前约定的撤退地点与陆师汇合,并将其引领到下游新的集合点。
随即明郑水师沿着晋江下游河段往复行驶,就是不退回到海上。
此时计划中的第二个变故出现了。
沿岸负责跟随监视的清军部队第一时间将水师派遣了一队士兵登陆东岸的消息汇报给了万正色。
万正色听到汇报后眉头微皱,心中有了不好的猜测。
而随着明郑水师摆出来回巡航的不寻常姿态,万正色脸色一变连忙喝问道“可有东岸惠安县军报呈上?”
左右军校面面相觑皆抱拳称无。
万正色焦急地来回踱步一番,当即命令副将刘思可率领提标左右前三营共计三千余人立刻前往晋江东岸,探查惠安县城的情况,并沿河探查明军踪迹。
不需要惠安县的战报,&nbp;万正色自行推断出了东岸明军陆师的存在和踪迹。
明军想要快速突袭再从容撤退的计划至此彻底宣告失败。
王隆派出去的水师官兵沿河而上,&nbp;与毛兴率领的陆师相遇,他将水师遇到的情况简单汇报了下,&nbp;并告知了毛兴新的撤退点。
毛兴皱着眉头听完了水师的汇报,受限于人数众多,撤退点必须是渡津口才能满足快速登船的要求。
新的撤退点选在了下游离此最近的渡津口,但距离此处也有近二十里的距离,毛兴扭头看了眼行动缓慢的民众们,咬牙下令道“全军加快速度!”
但一夜未曾休息的民众们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任凭明军如何催促,速度再难快上一分。
终于,在距离新集结点还有不到五里时,万正色标下三营追上了明军。
毛兴和裘武在瞬间达成了一致,兵分两路,由裘武率领两千士卒留下阻击清军追兵,毛兴率剩余士卒押着百姓们先行往集结点赶去。
标下三营先是去了惠安县,确认县城无事后,刘思可命惠安游击孟有德率县城营兵一同出击,清军的人数此时达到了四千余。
双方在晋江边上相遇,此处地势开阔平坦,无树木遮挡无地势高低,双方都没什么花招可耍,清军摆出堂堂之阵,准备正面击溃对方。
万正色标下的士兵大多都参加过三年前将郑经赶回东宁的战事,刘思可更是和明郑诸多将领有过正面交手并胜利的战绩。
故而标下三营在陆地上面对明郑的军队是有心理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