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表姨也就是七舅公的女儿,他那个表弟小健的母亲。()因为自己儿子对家族里最最耀眼天才的杨一很是追捧,每次对方回家几个小的就在小健的带领下,围住杨一要礼物说东说西,所以身为小健的母亲,也就有不少机会和杨一搭讪,在家里算是和杨敏走得比较近的一房亲戚了。
而这一次找上他,是因为小健和思思两个孩子,正好都是小学升了初中,而按照他们两人的成绩,进入越盐镇镇中心小学是不成问题的,而且初中本身还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大多数地方的规定都是就近就读,所以这对于一心想让自己儿女进入更好学校的表姨就不太能接受了”“。而两家人在发动关系跑了不少门路以后,倒也找到了越州市实验中学的一位教导主任,希望能够走一下他的门路。
毕竟在两家大人看来,自己孩子的分数肯定无疑是够得上线了,只不过由于政策方面的硬性规定,这才不得不勉强选择镇中学,所以只要人情到位,抢在开学前转个学校,应该不算什么。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本来已经是说好了的事情,两个孩子一家人给那位教导主任意思一下,然后给对方的儿子添一辆新摩托车,对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轻轻抬手把两个孩子收进去。可新摩托都送到了对方家里,那个教导主任的儿子已经骑了都快一个礼拜,那边的口风却忽然又出了变化,硬是把车子送了回来。表示这个忙帮不了。
如果一开始对方就如此表示,杨一他表姨也不至于气愤愤非要讨个说法。但现在的问题是你接了东西,而且我家孩子又不是成绩上不达标。怎么出尔反尔了呢?而且就算是出尔反尔,按照那位教导主任这一级别的人物,也不至于还敢占着东西不换,只进不出。但问题是也许对方儿子就是那个暴力骑车风格,也可能是对方在得知了车子必须要送回去以后,就抓紧时间狠狠操了一回,总之一个礼拜前还崭新的摩托车,还到他们手上的时候,就变得几乎是面目全非了。
正因为如此。杨一他表姨杨红,才如此气愤难平,找上自己那个最出息的侄儿,看看他又没有办法讨个公道。
杨一想了想,就在电话里面试着安慰起来:“三姨,其实这个事情,你也不要这么放在心上嘛,就是个学校选择的问题,而且还是初中。()根本就不要紧的。如果你相信我,那么我可以跟你推心置腹的说明一下,除了几个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其他上什么学校基本上都差不多。主要还是自己的用工程服。而且中学的确不怎么要紧的,甚至就连高中,也就那么回事。到了大学里面没人管束以后,还能保持中学的自制力。才是一个人成功的第一关键。然后还有第二关键,但是和中学也没有多大关系。那就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能力,当然,我不反对更好的学校,周围的同学朋友也都是同一层次的人,但还是那句话,环境自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最终决定一个人走向的,还是他自己愿意怎么变。”
那边的那位表姨听了这话,倒也不是完全抛之脑后,因为杨一的身份不同其他人,这个小子说些什么,完全就可以和家里那些长辈们虽说的话一样重视。不过身为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在迟疑了一阵后,杨一三表姨就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小一啊,你说的这些,肯定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小健和思思的情况你也晓得,可能的确是聪明孩子,但怎么聪明也比不过你对不对?所以我们也不指望,他们两个人还能重复你的道路,那根本就不现实。还是脚踏实地好好搞好学习,然后读完大学比较强,我们做父母的也能安心一点。”
表姨都这么说了,杨一也不能非要反驳对方的话就不对,事实上在目前华夏的大环境下面,高考的确要算是最最公平的人生进阶途径,远比做其他事情要稳当的多,自家长辈这么想,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考虑了一下后,他就点点头:“那小健和思思自己呢?他们怎么说的?”
“这两个孩子还是比较懂事的,听说市里面教育质量更好以后,也都同意过去上学,本来皆大欢喜的事情,就是因为那个教导主任在中间一卡,结果现在两个小的都被弄得闷闷不乐了,思思还说她一个同学碰到她以后,说是还有小孩子在学校说他们的风凉话,你看这叫什么事?现在的小孩子啊,什么都懂,但懂得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听着自己表姨的抱怨,杨一也很是无奈。
并非无奈自家亲戚什么事情都要找自己说,把自己当成树洞使用。
而且是无奈这个国家的风气,似乎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古老的高贵的传统。那些先贤们总结出来的儒家文化,虽然有必须要抛弃的糟粕,但同样也有着君子谨守风骨礼节的精华。而且前世的他在曾经浏览网站的时候,也看到过一些类似的报道和个人自媒体讲述,一些身患残疾的孩子,在国内免不了会受到一些同学的嘲讽和孤立,而有的人到了国外之后,却能得到同校同学的帮助。
当然,这种报道或许带着一些个人主观色彩以及某些别有用心的作料,西方世界也不是天堂,这是一个正常华夏子民都公认的事实,种族歧视,肤色歧视这种事情在任何发达国家都不缺乏。不过相比较而言,那些先进国家在教育问题的处理上,尤其是针对各个身体有缺陷或者是心理不太健全的孩子的教育上,的确比国内超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