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歧视这种问题一直都存在,明朝到还算是好些了,宋朝之前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所以,每次科举所录取的士子中基本都是南北方对半分的,这就导致了有些人明明成绩足够被录取的,但最后却落榜了。
这样算下来,每次科举所录取的士子就不是很多了,后期还要遣返回乡一些,毕竟不是所有录取的士子在能力上都是达标的。
每次科举过后,能够留下来观政的也不过是一二百人左右罢了,甚至是更少。
不过这也就是以前了,这次朱棣借以册立太孙为由所开的恩科,录取的人数可能就会多上不少。
毕竟,这次恩科可是在给替补法增加人选的。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恩科不是想开就立马能开的,就算是别的都不考虑,你总得给士子们赶路的时间吧?
“行了行了!”老人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这些个观政的士子还太嫩,就算是会对我们有影响也不会很大,毕竟他们经历的不多,我们要面对的不是他们。”
“再说了,我们不能总是想着怎么去弥补,现在我们要想的是怎么去把这件事情给藏好了,不要等到以后事发了再去想办法。”
“没办法了。”青年人耸了耸肩。
“杀又杀不得,想要让他们不开口又很难,毕竟诏狱的厉害想来大家也都清楚,我不觉得咱们收买的那些人能扛得住诏狱的审讯。”
“在我看来,现在我们就只能想办法捏住那些官员的把柄了。”
“孩子?”老人轻轻地扣了扣桌子,吐出了两个字。
“没错。”青年人点了点头。
“他们虽然不是什么惊才绝艳之辈,但也不是什么庸才,毕竟要真是庸才咱们也不会找他们了。”
“想来,现在的情况他们自己也清楚,而且最清楚的就应该是他们了。”
“咱们可以跟他们说咱们愿意将他们的孩子转走,并保证抚养成人,甚至后期也可以资助这些孩子去考科举。”
“这样一来,我觉得那些人不会不答应的,而且若是这些孩子长大后中了举,我们不就又有人可用了吗?”
虽然是在场的人中年龄比较小的,但青年人的角度却极为刁钻、狠辣。
人这一辈子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老人和孩子么?
现在跟他们有勾结的官员们都多多少少的贪了钱,下场基本上都被注定了,又怎么忍心让孩子跟着自己受苦甚至是去死?
青年人一出手就捏住了这些官员的命脉。
只要守住秘密,那一切都好说,但你若是受不住,那你的孩子还是得死。
所以事后,这些商人们就算保不保那些孩子都不重要了,毕竟也没人能找他们算账。
更何况,这也是一笔投资罢了,若是那些孩子里真有能够中举的,那他们在这次所损失的将会在以后都补回来。
只是这次投资的时间有些长罢了。
不过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毕竟他们这些商贾都已经忍了这么多年了,再忍几年好像也不是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