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意志帝国成立之后,奥匈帝国基本已经失去了所有向北方扩张的希望,而羸弱的巴尔干国家,是奥匈帝国的最好扩张目标。
“但是我国更愿意看到一个羸弱的奥斯曼控制着巴尔干,这意味着我国的大后方不会出现威胁。”
安德拉希直言不讳的说出了奥匈的希望,俄国人的提议全是建立在自己的条件之下,奥匈帝国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而沙皇政府给戈尔恰科夫的权限也仅仅于此,双方的会谈不欢而散。
俄国访问奥匈的消息传递给了欧洲,双方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而当奥匈媒体暴露出这一个消息之后,欧洲各国开始纷纷报道。
作为直接当事人,奥斯曼帝国高层自然是松了一口气,但是危机感促使着他们加紧联系着英法,以防万一。
而戈尔恰科夫自然也向圣彼得堡反应了这一个情况,拿不出实际性的利益,想要奥匈帝国松口确实很难。
俄奥的谈判陷入僵局,也就意味着双方的需求谈不拢,作为三皇同盟之一的德国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德国人在巴尔干并没有任何利益,我们并不应该参与到这场危机当中来,但是奥匈和俄国的争论让我们感到头疼。”
“但是俄奥如果在近东爆发冲突,德意志帝国将必须在圣彼得堡和维也纳做出选择,我们希望双方可以心品气和坐下来开始谈判。”
“如果双方的利益达不成一致,德国愿意做那个中间调停人,支持俄奥关于在近东的一切切协调行动。”
德国首相俾斯麦公开进行了发言,话里话外无不暗示着俄国人,如果真的爆发冲突,德国将站在实力较弱的奥匈一方。
而却没有真正的指责俄国人,如果态度过于激烈,将俄国人推向了法国人,会让德国陷入腹背受敌的窘迫,因此德国的目的只能是让双方在巴尔干问题中达成一致。
作为盟友的两国,自然对德国人调停人身份欣然接受,虽然双方都不肯让步,但是双方也不想真正的爆发冲突,奥匈帝国虽然有所衰弱,但是依旧够俄国喝一壶的。
双方再次计划召开了会谈,由德国作为调停人,在维也纳准备召开第二次谈判。
俄国人的外交行动快速展开,奥斯曼一边的也迅速开始了行动。
在地中海有着传统利益的英国人,对奥斯曼帝国的态度一直是保持其领土完整,把俄国人牢牢控制在黑海,以来保证自己在地中海的利益。
英国迪斯雷利政府公开对俄国人进行了谴责,俄国人的企图显而易见,虽然没有得到列强的支持而没有什么大动作,但是一旦谈判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奥斯曼帝国将瞬间陷入危险,
而法国人的沉默,让英国人有些束手无策,海上的英国人确实是无敌的,但是陆地上少了法国这个打手确实让迪斯雷利政府感到了一丝无奈。
而宣布恪守中立的西班牙,却忽然收到英国人的来访消息,目的不言而喻。
当打手是不可能的,但是合作可以试着谈一谈,阿方索这么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