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把州、府的兵力都派走了,那这些州府谁来保护呢?」徽宗问道。
「陛下可下一道旨意,让各州、府征集新兵补充兵员。」
尚培龄说道:「现在大宋的盗匪已经被剿灭,各地都已经平稳,没有急需要用兵的地方,短时间的缺兵并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可以让新召集的士兵一边训练一边执行守卫城池。」
徽宗想了一下,觉得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了,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寡人一会就下圣旨。」
「是。」
尚培龄随后又说道:「陛下,那华大人提议向占据的金国地盘上派遣教书先生和移居百姓的事情,您看……」
华榉在奏本上,除了要求让他们尽快派兵前去之外,还提到了向现在占据的金国地盘派遣一千名教书先生和移居汉人百姓的事。
因为现在金国的地盘上虽然也有汉人百姓,但数量很少,非常不利于统治。
所以,华榉希望能够从大宋内地派一千名教书先生过去,让他们分散到各个城池、乡村、部落去教他们汉文化,另外再移居大量汉人百姓过去,
这样一来,汉人百姓多了,女真百姓又学习汉人的文化,慢慢就会被同化,彻底的认同大宋的统治。
另外,汉人多了,在需要的时候官府也可以从汉人百姓中补充兵力和其他的人力资源,加强统治。
徽宗说道:「这个就让周老卿家去办吧,教书先生可从民间招募,凡是愿去的部纳入朝廷编制,享受正七品官员待遇。教书先生每五年轮换一次,凡是表现优秀的,回来之后可作为候补官员,一旦有官位空缺可优先任命。
如果愿永久留下的,朝廷会给每个人分发住宅、二十亩田地,每月再补助十两银子。
凡是愿意移居到现在金国地域的百姓,每人可获得五亩地、一处住宅,三匹马、十两银子的赏赐,田地和住宅为永久性的,朝廷可以给他们发地契和房契,一家有几口人就算几口,人口越多获得的田地、房屋也越多。
除此之外,移居沿途所需要的一切开销部由朝廷出,不用百姓花一文钱。
还有,他们到达地移居地落户之后,种地的朝廷可以无偿提供一切耕种所
需要的器具和粮种,做买卖的朝廷可以提供一切便利,没有本钱的当地府衙可以出钱帮他们租商铺、开作坊,等他们赚了钱之后再还给府衙,这期间不收任何的利息。
另外,不管是耕地种田、放牧、养殖、做买卖等,朝廷都免除他们三年的各种税赋,而且凡是移居过去的百姓,二十年内但凡有新生的婴儿降生或是招婿、娶媳,都能获得五两银子、三亩田的赏赐,不管生多少都有赏赐。」
尚培龄听到徽宗居然开出了这么优厚的之策,心里暗惊不已,因为大宋现在有很多贫穷的书生、秀才和普通百姓是没有房屋和田地的,这些书生、秀才和百姓大多都集中在各州、府、县城内,书生、秀才是靠卖字画、帮人写书信、给富人家坐馆为生,普通百姓则是给别人打长、短工为生。
所以,徽宗开出这么优厚的条件,很明显就是想把这些人部吸引到现在占据的金国地域去定居。
「陛下所开出来的条件倒是非常优厚,相信有有很多人愿意移居过去,不过……」
「不过什么?」徽宗问道。
尚培龄说道:「大宋文人遍地,教书先生这方面倒不担心。但如果短时间移走大量的百姓,只怕会造成大宋现有各城池缺少人力的情况,影响各地的商贸和用人。」尚培龄说道。
「这……」
徽宗仔细的想了一下,觉得尚培龄的顾虑非常有道理,说道:「那依卿家之见该如何是好呢?」
「这个,老臣也一时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不如陛下把周老相爷叫来问问他的意见,或许他能够提出好的建议。」尚培龄说道。
徽宗立刻传旨把周孝德叫来了,将事情跟他说了一下,周孝德听后略微想了想,随即说道:「这个也好解决。」
「老卿家有什么良策,快快说来。」徽宗说道。
周孝德说道:「咱们可以事先估算一下需要往那边移送多少人,然后根据需要给每个城池固定的移居名额,这样既可以解决移居的问题,同时又不至于让各地出现用人荒。」
「老卿家果然好计策,如此一来,我们就不用再为这件事情犯愁了。」
徽宗笑着说道:「好,寡人立刻下旨让老卿家来负责这件事情。」
说完,徽宗立刻亲自提笔写了两道圣旨交给周孝德和尚培龄,让他们立刻照旨去办。
周孝德、尚培龄拿着圣旨从皇宫里出来,各自回了自己所在的衙门。
周孝德这边刚把招募教书先生的告示贴出来,不到一个时辰就有三千多名书生和秀才来报名,周孝德从中间挑选一千名文才出众的,呈报给徽宗,徽宗立刻下旨给他们入了官籍,然后马上让尚培龄派兵送到华榉那里。
尚培龄给华榉写了一封回信,把情况给他说了一下,让他再多等一段时间,等这边把兵源凑齐立刻给他派过去。
随后,便命令套车,让这一千名教书先生跟着华榉派来的人去了会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