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曾经在加拿大留学,因为模式识别和图形学的研究,他获得了去加拿大研究院工作的机会。
加拿大人给出的月薪,大约是7000加元。(折合rb约38万)
这还是1981年。
但倪光南还是放弃了,他毅然回国,拿着7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从事计算机研究。
当时他返回国内,本来可以在计算所,搞世界尖端的模式识别课题,来个“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以博尊重。
可倪光南却没有,他选择了研究最有应用价值,和市场最急需的汉字处理技术。
不得不令人敬佩。
有了倪光南的加入,克鲁格教授也没有再进行任何保留,直接将浸入式光刻技术,全盘托出告诉了他。
包括自己这段时间的构思,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两人坐在一起,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而张主任此时最关心的,却是这项技术的来源,到底是谁发明的?
如果是这个老外研究出来的,那这项技术的所有权,就有些争议了。
他悄悄走到陈杰的旁边,问起这件事。
然而,陈杰却故意打马虎眼,说要等新一批的研究员到了再说,这这让张主任气的吹胡子瞪眼。
没想到陈杰居然还有心机了,要跟他谈条件。
关键时刻还是林泽巨站了出来,告诉他,是陈伟东打电话告诉克鲁克教授,然后通过多次试验改进的。
这个回答,让张主任倒吸了一口冷气。
连连摇头,怎么都不信。
陈伟东一个高中肄业的,搞金融很厉害,大家还能勉强接受,因为金融不涉及硬性技术面。
想要入门,到精通,也不是不可能。
但现在你告诉他,连半导体芯片研究都懂,这特么不是扯淡吗!
他们早就已经将陈伟东和陈杰,两人所有的底细摸的一清二楚,就他们那个穷乡僻壤,学校的物理老师,都还只是大专文凭。
别说什么芯片了,就算是最基础的家庭电路图,他们要是能看的懂,都算他们高中没有在混日子了。
“你爱信不信吧,别到时候你们想用,跑过来求我们。”
陈杰气的转过身去,有些不爽,竟然这么看不起他们。
张主任虽然还是不敢相信,但听陈杰说这项技术属于无穷大公司,一颗悬起来的心也渐渐落了下去。
这次来无穷大公司参观,大有收获。
唯一令他担心的,就是这个叫做克鲁格的外国人。
关于他的身份信息,上面动用了所有的资源,也没有查出个所以然,甚至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只知道他是陈伟东亲自找来的。
现在的无穷大公司,已经具备了研发高精尖技术的初步条件,假以时日,他不怀疑会产出一些科研成果。
但这些技术,必须掌握在他们“自己人”的手中。
他很想找陈伟东聊聊这个话题,但一想到他还在岛国,迟迟不归。
就忍不住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