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让李破等太久,也代州军到达黄旗海的两天后,突厥西迁部族的身影便出现了黄旗海北方颇为广阔的一片草原之上。
这些都是东方汗阿史那埃利佛的直属部族,按照突厥人汗位继承的规则。
在阿史那埃利佛接任可汗之位后,他的部族会6续融入王庭主部当中,除了能持续壮大突厥主部的力量之外,还能为突厥主部带来新鲜的血液。
然后又有新的小可汗诞生,会带走一些主部部族去管辖他们的领地,于是又将主部的威严散播到突厥诸部当中去。
这是一个看上去比较合理的权力循环,也就是说,还很开明的突厥贵族,并没有将血统看的太重。
而是在持续更新着突厥主部的血脉,让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恢复一部分活力。
与此同时,继承汗位的新可汗,也会借助自己统领的部族,来稳定和巩固他自己的权力。
当然,像很多事情一样,都有着正反两面,在有着很多益处的同时,弊端也随之而生,这种权力的更迭比较突然而又猛烈,所带来的争斗和叛乱也就时有生。
保守的突厥贵族会拼命的抵御外来部族的侵蚀,不愿跟新来者分享权力。
新来的部族则仗着可汗的支持,大肆剥夺旧贵族们的威权,于是,突厥王庭的权力架构也就会产生非常大的震动,血腥的杀戮和阴暗的勾心斗角,也随之而来。
在这个时候,无论的新人还是旧人,都会变得朝不保夕,而这也在考验着每一位突厥可汗的度量和他的政治手腕儿。
比较成功的例子其实就在眼前,启民可汗和他的儿子始毕可汗,都非常成功的驾驭住了他们的臣属,在新旧交替之间,未曾让突厥王庭产生大的震动。
这其实就是拥有大权的人,最为成功的表现,平衡和稳定永远比破坏和混乱更能体现上位者的政治智商。
像这一次,东方汗阿史那埃利佛的弟弟,阿史那博羽所率领的西迁部族,就是突厥权力循环的一部分。
你要问阿史那博羽带来了多少部族,多少人口。
李破找到了一些模糊的答案。
突厥东方诸部的核心,差不多应该有十余万众,并不比突厥诸部稍弱,这是东西方两位小可汗权力膨胀的明证。
在隋末中原战乱的这几年当中,他们差不多已经获得了跟突厥主部抗衡的实力。
这些部族,大致可以分为两部。
一部就是东方汗的主部,当年阿史那埃利佛带到东方的王庭部族衍生而来。
一部则为阿史那博羽的部族,附邻,本就又附邻可汗之说,他差不多相当于小可汗身边的丞相。
进入王庭之后,是王庭大罗便的天然人选。
两个部族,加上他们的附属部落和奴部,也就是这次西迁的突厥东方部族了。
这样一支迁移的队伍,在草原上走走停停,行动无疑是比较迟缓的。
时间也差不多刚刚好,他们会在冬天到来之前,进入突厥王庭的控制范围reads;。
而他们走过的地方,都是东方汗的治下,沿途部族纷纷退避,并献上牛羊奴隶,一些贵族顺势加入其中,一直也在壮大着这个队伍的规模。
他们占据了方圆数十里的广大地域,一边放牧,一边向前移动。
而在数日之前,他们明显加快了度,因为他们和克鲁护一样,接到了阿史那埃利佛的命令,让他们尽快赶到王庭,等待盟会召开。
可让人无奈的是,阿史那博羽不可能像克鲁护一样,轻装前行。
这里不但有成群的勇士,也有更多的老人,女人和孩子,贵族们想要先去王庭向新的可汗献媚,然而,阿史那博羽却根本不可能抛下这些部族,独自赶往王庭。
因为他所带领的西迁部族,才是能够帮助他的哥哥稳固汗位的保证,而非是他阿史那博羽这个人。
拖沓的行程,让阿史那博羽头疼而又满心的无奈。
他的耳边,回荡的都是贵族们的抱怨声。
有的在咒骂天气,有的则着急想要尽快赶去王庭占个好位置,有的则在抱怨旅途的劳苦,有的则说着正应长膘的牛羊瘦了。
实际上,每个人在欢欣鼓舞之余,都很焦急和烦躁。
因为他们必将成为王庭中说得上话的人,他们会得到多少权力和奖赏,都将在今年见分晓,这容不得他们不关心。
事实上,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处在迷茫之中,他们不知道在王庭中会遇到什么,又将面对哪些敌人。
这样的情形可并不算美妙,几天下来,队伍中的奴隶便死了好些人,被主人鞭打之后扔在草原上自生自灭的也不知有多少。
无论是仆从还是牧民,这个时候都变得战战兢兢了起来,贵族们的怒火却还在持续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