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五弟你不知道?”李二很是诧异。
“知道什么?莫非还另有隐情?”
卫国公李靖是经历过那场战争的,开口解释道:“殿下,如果后两次大战是因为国内,那么第一次绝对不是。初征高句丽,前隋准备很充分,水陆并进,连士兵带后勤征调的民夫,足足百万人。
当时前隋名将如云谋士如云,可以说不下于如今的大唐,甚至还有过之。
可惜啊,败在两点,其一就是,高句丽先进的海军战船,半岛三国很重视海军发展,首战失利,前隋吃了大亏。这也导致大业帝痛定思痛,后来竭力发展造船事业。”
李元英皱眉道:“海军?战船?那这么说,我大唐如今的海军和战船,连前隋都赶不上,就别提和高句丽一较高下了。第二点呢?”
“第二点就是粮食,后勤补给线太长,举个例子,十斤粮食从长安或者江南启运,运到战场前线,最多剩下三斤,路上就要七斤消耗。因此,百万人的生计,不耐久战,而高句丽地处东北,一年有半年都是冬天,这一点,可以说是败在天时。”李靖感慨说。
李二补充了李靖没说完的话,“后来大业帝下令开凿修通京杭大运河,也是为了南粮北调,但为时已晚,连年征战劳民伤财,不等再战高句丽,内部已经烽烟四起。”
“不过,如今我们有了高产良种,不消长途运粮,只需幽州一地能种上,届时大军粮草就可保无虞。”长孙无忌终于说了一个好消息。
点了点头,李元英似笑非笑的问道:“也就是说,现如今,我们大唐差的就是战船和海军一项?”
李元霸有些不屑道:“为何要用海军?若是能陆战获胜,直捣老巢,全线占领高句丽,那飘在海面上的战船,不就成了无根之木?何惧之有?”
“不是没有这样想过,但高句丽很狡猾,若是不用海军,他们就会派船只远渡重洋,四处偷袭,不单单可以绕后偷袭我大军后方,还会派兵袭扰我山东道、江南道等海岸线,防不胜防。”李靖沉声道。
李元霸哈哈大笑道:“那就坚壁清野,就食于敌,不要后方,三军全是前锋,等我灭了高句丽,宰了泉盖苏文的人头,饿死这帮魂淡的海军。”
“四弟,不可狂妄自大,前隋不乏猛将谋士,你能想到的人家也想的到,却没有使用,一定是有道理的。”李二劝解道。
“那是因为三征高句丽我没去,我去的话,有什么城池是一锤砸不开的?二哥,不如这样,给我一只两万人的部队做后勤。带上老铁、小兜兜、还有老铁那徒弟,我们四个绝世武将,横扫一切,一个月内,打下高句丽,回来给二哥贺寿如何?”李元霸狂傲极了,说着说着就上头,已经兴奋的站了起来。
众人:……
李二:完了,这个愣货,赶快拉住他,说不好等下他就敢骑马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