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的农家摆酒席,需设一位帐房先生,帮助管理酒席中的各项事务。村民称帐房先生为“管局先生”。他要做的事情可多了:根据他安排的用餐人数,确定每餐的用餐桌数;帮助登记,亲戚朋友送来的礼品与红包;安排各项事务的人员。由于,有这样一位帐房先生在打理着,从而使酒席的场面,有序地进行着。
在确定了,各项人员的分工之后,帐房先生还会用张红纸,把安排以后的人员名单,写在这张红纸中,张贴在帐房的墙壁上。这样分工就明确了。这张分工单,记录的很仔细,橱师人员、洗碗人员、洗菜人员、招待客人的人员等,都有明确的指定,他们中的具体人员姓名,都记录在红纸上。看了就知道,各位人员的具体分工。
叶松南姐夫家请到的,这位帐房先生是村中的会计。平常,村民称他为叶会计。他帮助着,管理结婚时的一切事务。这位叶会计,有六十岁左右的年纪。眼睛上戴着一副老花镜,由于眼镜使用年限较长,眼镜戴着时,看起来都要往下掉的样子。由于眼镜的原因,他看东西总是低着头,眼睛往上瞟着看,动作极为有特点。
他写字的动作很慢,眼睛瞄着纸,一笔一划的写着,写起来的字体颇为漂亮。在村中,他也算得上是一位,能拿笔写点东西的人了。
叶会计的帐房,设在新郎家的客厅之中,在一条方桌上,放着红纸、胶水、帐册、茶杯、香烟、毛笔、墨水、算盘等东西。桌子的边上,还摆放着一盆炒熟的南瓜子。帐房先生喝口茶、吸根烟,没有人上门送礼时,坐着与客人们聊聊天,时不时地还会拿来南瓜子,嗑上几粒,看起来极为闲逸。
在聊天聊得高兴时,他突然想到什么,急忙锁上存放红包的抽屉,站起身子想往房屋外走去,这时,方兴田的母亲从门外走了进来。帐房先生看到后,急忙说道:“曾老师,你好,今天你怎么也有空来坐一下啊,有事情吗?”
其实,帐房先生心里明白,会到这里来的人,都是要送礼品来的。但他总是不明说着,先装着不知情的问上一句。村中的人,平时还常会议论他,说他说话“奸诈”。说他是会算帐的人,肚子里的肠子就是多,常会说上几句怪话来。有时,也有人说他说话很刻薄,按村民的方言话来说,就是说话很“扒角”。但他的为人并不坏,谁家请他都愿意帮助。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缺点,还以为自个有点小聪明。
“是新郎家,请我晚上来喝喜酒。现在有空,我就先把红包给送来,怕到时酒都喝过了,可把这红包给忘记了。”方兴田的母亲笑着说道。
“好的,好的,你先坐下来等一下,我先去上个厕,马上就来。”说着,帐房先生就往房屋外走去。
过了不多时,帐房先生就回来了。他一走进房门,就笑着对方兴田的母亲说道:“曾老师,让你久等了,真不好意思。要喝茶吗?给你来杯开水吧?”
“不用了,我还很忙,把红包做了就得回去,学校里头还有许多,学生的作业等着批改呢!”方兴田的母亲笑着说道。
“哦,那我就先把你的红包收来再说,本来,我还想去办点别的事情。”帐房先生客气地说着,他还装着要去办事,卖了个关子,想做个人情。
“现在大伙做红包,大概要包多少钱啊?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在村中喝过喜酒,这行情都不知道了。”方兴田的母亲问道。
“这可说不准,有多有少的,看自己的经济条件来定了,经济好些就多包一点,如经济有困难,就少包一些。没个定数的,由大伙自个看着办。”帐房先生笑着说道。
方兴田的母亲,从桌子上拿来一张红纸,手中拿着两元钱,准备去包红包了。她还说道:“那我就包两元钱吧?我想这样也过得了门了?”
帐房先生举起右手,摇了摇,轻声地对方兴田的母亲说道:“曾老师,不用这么多的,他们家的两个舅舅,也才是包了三元钱,你哪要包得这么多啊?村里有很多人家做红包,也就是包上几角钱。这是上帐东西,不用包的太大的,红包做大了反而不好,会把人家舅舅没了脸面的。”他在说话时,还不时的往门口方向看着,只怕说的话被别人听到。
当时,普通工薪层的工资,也就是三十多元钱。方兴田的母亲工龄长,工资还算高的,但也还达不到四十元。平常到工地做小工,每天的工资也才是八角钱。所以,管局先生说得也不错,包上两元钱的红包是大了点。但方兴田的母亲认为,新郎官是她的学生,总要包个大一点的红包。
“我不懂村中的风俗习惯,你管局的人都这样说了,那我就照你说的来做红包吧!我就包上一元钱吧。”说着,她收起了一元钱,而把另外的一元钱,放在红纸上包了起来。并在红纸上写了个名字。帐房先生看了之后,笑着对方兴田的母亲说道:“曾老师,这红包按村中习惯,还得写上两个字。”
方兴田的母亲笑着问道:“还要写上什么字啊?我以前做包时,都是这样写个名字就行了的。”
帐房先生笑着说道:“家中是取媳妇的,这红包就要写上‘贺仪’两个字;要是家中是嫁女儿的,就要写上‘分仪’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