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安顿好之后,杨正休息了一天,便趁着黎明,带着队伍返回定襄。
因为,要准备开会确定出征的时间了,兵马也需要调动了,毕竟杨正回到定襄的时候已经九月中旬了。
也幸好有了飞艇,不然恐怕这一趟下来,即便快马加鞭,没三四个月都不行。
到了定襄,已经到了下午,让侍卫们休息,接着便让韩安通知军政双方明日午后会议,商讨出征相关的事宜。
韩安接令后跑去找人去了,杨正则是到了大殿,让身边的宫女,喊来如兰画眉二人。
因为如兰画眉已经成为了才人,所以杨正也在这里给每人安排了一处房屋,安排了几个宫女侍奉着,自己身边则是换了几个宫女。
杨正则是来到书房,让孙国安搬来了这个月挑选的奏折,看了起来。
因为现在内阁基本负责行政事务,杨正也就主管一下大事。
但是小事也不能不管,所以就每个月不定时,从内阁抽调一些奏章过来审阅,这样也能多少了解下朝政事务。
内阁因为奏章随时可能被抽调检查,所以也不敢大意,也能增加一些用心。
翻开了基本简单看了下,还是没什么大事。
基本都是各地粮食丰收的事情,还有就是请示建设仓库,放置储备粮。
内阁倒是批示了,暂缓。也是等待商讨后决定,没想到自己给拿过来了。
杨正拿出笔,标识了一下,这个倒是可以考虑,明日一起商讨下吧。
不过即便兴建粮仓,也不能和隋朝一样了,文帝兴建了那么多的粮仓,可是到最后,不还是落入了世家门阀手里吗?
有人说隋末杨广宁愿百姓造反,都不愿意开仓放粮。这还真有些扯,隋朝时期是世家门阀最鼎盛的时期,中央朝政以及地方行政,甚至包括经济、军事全在世家手里。
皇帝下令说放粮,下面也不会有人听的。放了粮食还怎么兼并土地啊。
哪怕到了一千多年后,只要中央检查粮仓,下面各地粮仓都会起火的。
再者说了,隋朝人口已经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粮食没有大规模增产的时候,中原人口达到五千万左右,基本就会发生内乱。
这更多的是土地的矛盾,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造成很多百姓没有土地,形成流民。
只能往外开疆拓土,取得大量土地,安置百姓。
杨广也尝试了,三征高句丽,但是失败了。
现在自己建设粮仓,也不能走老路了,如何加强监管,如何轮流建设,还是需要仔细商讨下的。
想了想,杨正把这个奏章放到了一边,开始翻起其他的奏章。
没一会便看完了,除了关于建设粮仓的,也没什么其他的事情。
于是便让孙国安把奏章送回内阁,除了留下来作为讨论的那份。
伸了个懒腰,杨正来到了书房外,如兰画眉已经在大殿等着了。
“参见陛下。”如兰画眉见到陛下出来,行礼说道。
“免礼。坐吧。”杨正说完首先坐了下来。
“谢陛下。”二人说完,来到了杨正身边,一个揉肩膀,一个捶腿。让杨正好好的体会了下封建社会的腐朽的生活。
“晚上想吃什么啊?让尚膳监给你们做。”杨正闭着眼睛问道。
光禄寺是隋朝专门做饭的部门,负责外廷食物,包括祭祀啊,宴会餐饮啊等。尚膳监则是隶属光禄司,专门负责皇帝以及嫔妃的饮食。
宫内的杨正没有这么管,但是在这里的,都是军营出来的厨子,一起从漠北过来的。
来此后,身边跟着的小太监宫女,也基本学会了很多新鲜的吃法。加上各种调料比较多,伙食还算凑合,绝不比后世大酒店的差。
可能也是杨正下血本培养的原因吧。
至少学习期间浪费的原材料,都有很多。
也不能说浪费,只能说被太监宫女们吃了,也算是伙食了。
还有一些其他局的宫女太监放假休息了也跑过来学习,当然,这也都是杨正允许的。
如果学会了,有出宫后,也有个营生。至少可以开家饭馆,也算是宫廷御厨出身,熟悉一些宫廷菜。
主要也就是一些家常菜,各种小吃之类的。真正贵的才,杨正也不舍得原料给他们浪费。
而且跟着自己的御厨,也能多赚些收徒费。三个月带一批十几人,也能赚十几块大洋,这样大家也都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