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府不是传令要乡人们捐聚物料?乡人们不回家拿取,又怎么聚起?」
里长听到这话后便有些茫然的说道,旋即又满是期待的望着县尉追问道:「请问明府,李大将军具体哪日过境?是大将军亲率人马,还是部下大将代劳?」
「李大将军亲至,后日便会……」
那县尉先是下意识的回答一句,旋即才又反应过来,接着便又说道:「可是这些乡徒,刚才明明多有抱怨,怎么此刻便如此顺从?」
只看这些乡徒们之前的反应,他是绝不相信这些人会乖乖回家收拾草料上缴。
里长听到这话后却又笑起来,同时语带敬意的说道:「乡人前有怨声,乃因不知是李大将军需求。既是李大将军有需,那自然要尽快聚齐,不要耽误大将军行事!」
县尉听到这话后更有些傻眼,他自知李大将军战功赫赫、威名远播,但却没想到在这乡野之间竟也积威如此深厚。仅仅只是听说其人名号,刚刚还连连抱怨的乡徒们便态度殷勤的恭敬从命。
想到自己来到这乡里就连说话都频频被乡徒们打断,这县尉心中不免便生不忿,并又好奇道:「未有闻李大将军曾治此乡,此间也非其乡里所在,怎么这些乡徒如此恭谨?」
虽然说极度的惧怕也能让人乖乖从命,但看这些乡人们脸上并没有惊惧之色,反而一脸的踊跃主动,这实在让自感基层工作不好展开的县尉倍感不解。
里长先是吩咐自家儿郎回家收拾草料,然后才又笑着对县尉解释道:「李大将军虽然不治此乡,但乡人却多受恩惠!庄内的水井、庄前的河渠,都是李大将军使派门徒来造。洛水沿岸的碓房,每年都会帮助乡人舂米磨面!如果没有李大将军造福乡里,乡人们又怎么能植麦备荒?」
小麦的加工程序比较繁琐,对缺少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小民之家来说并不算是优质的作物,因此其种植规模一直落后于粟谷黍菽。但小麦的越冬特性,又可以当作备荒的作物进行种植。
往年关中水利多被豪强大族所把持,小民很难分享到。但随着李大将军在洛水上架起碓硙,每年都会抽出两个月的时间免费帮助乡人加工粮食作物,收购粮食的价格也十分公允。
没有了加工谷物的限制负担,就连周边地区的小麦种植面积也大大扩增。加工后的面粉不只丰富了主粮的选择,还有着很高的经济附加值,也让乡人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惠利。
小民工于算计是因为所拥有的本就不多,稍有差池就能给生活增添更多的负担。而小民也更崇尚道义,因为道义是为数不多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尊严的东西,也能让他们更加便利的参与到人际交往中去。有钱有势的人天生就是人际网络中的焦点人物,对于道德的要求反而不高。
李大将军虽然没有治理过渭南,但给乡人们的帮助却是体现在一餐一饭之中。所以当得知李大将军将要过境并且有此需求的时候,乡人们自然踊跃帮忙。
很快来自四野八乡的草料便都聚集到了县署,将县署内外的空地都给占据下来,而来自乡里的牛车马车仍然源源不断的向着县城涌来。
原本县中收到的通知是帮忙收缴草料,诸乡里所出多寡都记录下来,等
到大军抵达取用之后,会用财货进行补偿,再由县署代劳分给乡里。
可是很快县中官吏们便发现这看似简单的事情也不好做,乡人们过于踊跃,征收上来的草料远远超出了李大将军所要求的数量。而且还有许多乡人根本不经县署统筹,直接架着马车拉着满满的草料到来,卸了马之后连车带货都丢在了县署外,只各自乘马返乡。
李泰自是不知他的这一点请求给县官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只是在过了武关之后便明显的感觉到关中父老们的热情。说箪食壶浆喜迎王师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凡所行经之地,道路两侧都不乏夹道欢迎的喝彩声。
之前李泰也有出入关中,只不过往往都是轻装疾行,并不会通知沿途郡县,快马加鞭的便通行过去了。但是这一次却是率领着五千人马,再加上随从的丁役和辎重车队,队伍前后浩浩荡荡的绵延数里,想要快速通过也做不到。
再加上李泰这一次本就有耀武扬威的想法,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并且用携带的绢锦财货向沿路郡县购买临时补给,也是通过这种互动来为后事略作铺垫,等到以后出出入入,地方上也就知道怎么配合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