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去世之后,留下一大家子妻儿老小,原本尚可托事的两个侄子也先后去世,到如今几乎没有长丁立于家门之内,年纪最大的儿子便是第四子宇文邕,如今也不过只有十五六岁而已。</p>
这一次来唐王别业拜访,乃是当家主母小尔朱氏所作的决定,并且着令家中男女并他们各自母亲都要前往,一大家子男男女女足有几十人,加上随行的仆佣之类,便足有数百人之多。这架势不太想走亲访友,倒像是登门挑衅。</p>
人员虽然很多,但是场面也并不杂乱,关键还是小尔朱氏对一众家人们的约束。</p>
“稍后见到唐王之后,全都要持礼恭谨,切勿失礼冒犯。今时不同往日,我一家老小生计福祉俱仰先主上留下的遗泽。遗泽虽厚,但却有减无增,终有竟时,谁若恃此遗泽便任性妄为,败坏故义,纵然唐王仁义肯为包容,我也绝不轻饶了他!你们全都记住没有?”</p>
在学馆安排临时歇脚的前堂中,小尔朱氏板起脸来,望着众家人们沉声喝令道。</p>
宇文泰正妻冯翊公主先其去世,之后宇文泰便常以小尔朱氏管理家事,因此小尔朱氏在其家中也颇有积威。再加上宇文泰去世之际经历过一番动荡后,宇文护向李泰建议以小尔朱氏所生之子宇文普为宇文泰嗣子,小尔朱氏便也因此成为正式的家中主母。</p>
听到小尔朱氏的喝令声,众家人们连忙垂首应是。但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另一席中坐着的一名风韵犹存的中年妇人嘴角一撇,露出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明显是对小尔朱氏有些不服气,但因其并没有开口发声,因此小尔朱氏也只是警告的瞪了她一眼,便也没有再继续训斥。</p>
不多久,李泰便匆匆至此,而小尔朱氏闻听堂外动静后,便也连忙一手拉住儿子宇文普,示意家人们随其一同出迎。</p>
“未知夫人光临舍下,有失远迎,实在失礼!”</p>
李泰瞧着跟在小尔朱氏身后的一大家子,不免也是愣了一愣,旋即便又连忙向小尔朱氏欠身说道。</p>
“妾一介无主寡妇,因循亡夫遗泽而得大王垂怜关照,已经是感激不已、铭记五内,又岂敢当大王如此礼敬。”</p>
在唐王面前时,小尔朱氏又收起了之前在家人面前那威严模样,变得柔弱可怜起来,一边说着一边便要盈盈作拜。</p>
“夫人千万不可如此!故安定公与我恩义深结,至今思及仍感怀不已,前为俗事所系、未暇登门拜访,已经颇感愧疚……”</p>
李泰见小尔朱氏躬身作拜,想要入前扶住又念及男女有别,于是便跨步侧身避在一侧,旋即便又说道:“前堂朴素简约,不便款待贵客,请夫人、诸郎君随我且入中堂。”</p>
“多谢大王!”</p>
在小尔朱氏眼神示意之下,宇文泰诸子也都纷纷入前作揖说道。</p>
这一大家子突然到来,多少搞得李泰有点措手不及,尤其诸多女眷让他不便招待。自家娘子又因思忆亡父、情绪未够平复,以及之前各种人事纷乱的缘故,于是李泰便安排妾室姚婉儿于堂内相迎,将宇文泰家诸女眷请入客堂之中,小尔朱氏则就被留在了正堂中进行交流对话。</p>
李泰刚在堂中坐定下来,还没来得及认真打量一下宇文泰这些儿子们,小尔朱氏便又沉声喝令诸子向唐王下跪作拜。</p>
待见到唐王还要起身作避的时候,小尔朱氏才垂泪泣诉道:“大王请安坐席中,容妾细作进言。此诸子无福,幼稚之年便痛失其父,妾承蒙生人亡者的看重,暂时执掌家事。然妾一介女流、且无慧质,家门之内的杂事尚且不能料理清楚,更何况此诸子福祉前程。</p>
前家遭祸难、骤当大任,虽然惶恐,犹可闭门遮丑,然而如今出丧除服,诸子都需要重入人间。妾纵然感恩先主上诸种疼惜垂怜,愿此诸子人人皆好,但却全无才力计略,唯腆颜恃旧、恭请大王能为指点迷津。若非大王之故,妾当老死沙门、再无忧扰,大王引妾西来,为此诸息继母,大王若不肯相助,妾当仰谁?”</p>
讲到这里,小尔朱氏已是泪水涟涟,并又指着诸子说道:“快向大王作拜央求,大王是你们先父留给你们最大遗泽!但得大王垂怜庇护,你们此生无忧!”</p>
堂中宇文邕等几个年纪大一些的,自尊心还算强烈,尽管有着小尔朱氏这个继母提点喝令,但还保持着以礼作拜的姿态。但几个年纪小一些的,在家中本就受惯了小尔朱氏的管教,这会儿便趴在地上叩头如捣蒜一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