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才知道,杜康原本还是个高中生,他的成绩在初中时还在学校拔尖,但随着弟弟也要上学,家里的压力骤增,令他无法接受的是,养父母竟然试图劝说他退学去读个不花钱的定向委培的职业高中,或者干脆早早出来打工贴补家用。
杜康不理解这个决定,他一开始还和父母摆事实讲道理,他说他会努力学习,争取在高中阶段获得一定的奖学金,高中的花费不算高,熬过三年,他考上大学,就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就可以去兼职打工,甚至可以供养弟弟继续读书。
但他的父母仿佛失了智,坚决要求杜康退学,并且完全不顾小儿子成绩极差的事实,仿佛杜康很可能成才,与他们而言是一件并不期待的事——杜康不是个蠢人,他开始探究父母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然后他发现了并不难发现的真相——他不是父母的亲生儿子,只是被抱养来的,而弟弟是他们亲生的孩子。
过往的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经历,也有了更加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所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都要先给弟弟?
为什么每一次他得到优异的成绩,父母看起来都不是很高兴,反倒是对着弟弟勉强及格的成绩欢欣鼓舞,连连称赞?
为什么他和弟弟同样发起了烧,父母选择抱着弟弟去医院,却吝啬叮嘱他一句“按时吃药”?
为什么有时候弟弟无理取闹,而他选择沉默以对的时候,弟弟总会恶狠狠地说一句“总有一天我会赶走你”?
原来他一开始就是个外人,原来他这些年得到的些许关爱,已经称得上馈赠,他并没有“资格”去争取更多的权益。
杜康一无所有,但他也并没有选择听从安排,去上职业高中,而是选择了一家私立高中,对方愿意出5万元“买”他,只为了赌一个三年后的可能——只要杜康过了重本线,私立高中就可以借此大书特书,进而扩大招生。
杜康将5万元里的4万元交给了父母,算是全了这些年他们照顾他的些许恩情,只拿了1万元去上了高中——但他低估了私立高中的花费,虽然学校免去了他的学费,但他还有不算低廉的住宿费、餐费和各式各样的课外课程费,各种花销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而这所私立高中的教师质量和学习氛围也非常糟糕,杜康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勉强在学校里名列前茅,但每次参加校级联考,就会被立刻打回原形——在这种情形下,杜康很清楚,他很难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他总得想想出路,找个更好的老师补课,或许就是破局的唯一办法,或者,一战结束,他再选择复读一年。
但这两条路都需要钱,而杜康最缺的,就是钱。
从他读了高中,他的养父母拿了4万元钱,就像忘记了他这个人,连逢年过节都会打电话告知他,家里人要回老家,不太方便叫他回来。
杜康靠着仅剩的1万元钱和微博的校内奖金撑了两年,他并不想回去找养父母求助,并且也很清楚他们绝不会帮他。
好在他上学的时间比较晚,到高二暑假的时候已经满了十八岁——他成年了,可以去打暑假工了。
小城市的消费比较低,暑假工的收入也不高,杜康看到了网上的招聘讯息,用身上为数不多的钱买了火车票,坐了一整天的绿皮火车,终于到了全新的城市。
但他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招聘他的不是什么餐饮店,而是一家歌舞厅。
杜康当时是想走的,但他身上的确没什么钱了,负责招待他的领班架子并不高,开口又是几句杜康熟悉的方言——杜康一犹豫,就留下来了。
歌舞厅虽然嘈杂,但有保安在,也不算特别混乱,杜康工作了两个礼拜,心心念念地算着自己能拿到多少钱,而这些钱又要怎么用在刀刃上。
但他没想到,他的工作在第三周的时候出了意外——一位熟悉的前辈叫他给包厢里送一份果盘,他进包厢的时候,才发现里面是一副混乱不堪的场景,他低着头送完了东西,又走了出来,等到无人处,他才从裤兜里翻出了一卷纸条——上面是用口红涂抹的一行大字:帮我报警,救救我!
是选择报警救人?
还是选择息事宁人
这对于杜康而言,不是一个需要考虑很久的选择。
他偷偷报了警,但自己却被恼羞成怒的犯罪分子绑架进了暗无天日的地方。
——在那里发生过什么,杜康没有说过,顾恩泽也没有问过。
顾恩泽刚养杜康的那几年,杜康的体质一直算不上好,稍微受点委屈就会卧床生病,汪医生总用谴责的目光看向顾恩泽,顾恩泽坦然接受,从不辩解,汪医生自然会认为杜康的病和顾恩泽脱不了关系。
不过杜康也不是全然闷着的性格,他们第一次滚在一起后,杜康侧过脸,对顾恩泽很认真地说过一句:“我是第一次。”
顾恩泽“哦”了一声,过了几秒钟,他凑过来,问:“要不要来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