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赵祯还好,虽然也读书,但并不自认什么孔圣门徒。
程琳却是不一样,他本就是科举的进士出身,曾为校书郎、著作郎、太常博士,修过《真宗实录》、《大中祥符》,儒学深厚颇有文名。
他听了范宇的话,便有些不同意。
“安乐侯,这些读书人乃是读的圣贤书,若从他业,岂非对圣贤不敬。”程琳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是这个意思却是到了。
范宇淡然一笑,“程相公,这些读书人虽然读的是圣贤之书,但他们并非圣贤。正因如此,朝廷才应优中选优,不可尽使为官。若是这许多读书人都让朝廷来养,朝廷虽然眼下还养得起。但是随着承平日久,读书人越来越多,朝廷终有一日是养不起的。不如趁如今还有转寰余地,使这些读书人另谋他业。”
“安乐侯这样说,哪里是让读书人另谋他业,这等于断了读书人的生路。试想,一书生十年寒窗,除了读书他还会什么?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难道让他们去耕田种地不成。”程琳觉得范宇这是在将那些读书人逼上绝路。
范宇笑道“程相公所言太过绝对,读书人若从他业,怕是各业都会有极大发展才是。读书人识文断字,即便耕种田地,亦知挑选优质稻麦。若为工匠,定知技精巧干。若为商贾,则比寻常商贾多智利丰。各行各业,均有其道。农工商者,识字者不多,若识字立论传道解惑,以兴其道,而使国民得利,则堪称圣贤了。孔孟儒者,为治国之道。然治国者岂可数十百万人治国?”
“安乐侯之意,莫非是要再开百家争鸣?”程琳有些漠然道。
这话可不好接,百家争鸣,那是诸侯征伐的乱世之时。如今大宋稳固尚算盛世,说这等话便有些诛心了。
官家赵祯听到程琳的话,神情也不由得一凝,目光深深的看向范宇。
“百家争鸣?”范宇不由笑道“程相公所说的何为百家争鸣?诸贤立论争以其道治国,然自武帝以后儒家为体法家为用。朝廷治国有法有理又奖仁孝,莫非如此。既如此,其余百家为何不能为各业所用?为我国朝有用,又有何不可。”
官家赵祯听到这里,不由心中一震。朝廷儒家为体法家为用,这个大家都知道,却没有人明确的讲出来。
如今被范宇一句话点破,却是使得赵祯茅塞为之一开。
既然法家都可为用,那其余百家为何不可为用。只要于国有利,能使大宋兴旺,这便是好的。
程琳虽然感觉范宇的话有些不对劲,但是范宇也讲的明白,还是以儒家理念为尊治国,百家不过是为各行业所用罢了,这让他好似一拳打到了空处。
其实范宇也不过是避实击虚,不与程琳争辩什么理念的主导权。而是通过使得各行业形成各自的专业理论,而后随着这些理论的形成,便可渐渐的反渗透于儒术,使其逐渐形成务实之风。
如今的儒学大多是好的,在理学兴起之前,并无多少糟粕。让范宇看不过眼的,便是许多科举官员拿着高俸禄,却整日优游林泉作词唱曲不干实事。
这些家伙读了一肚子的圣贤书,却只不过是拿这些学问道理当了黄金屋的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