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这可是上好的绸缎。二表姑爷真是破费了。”媒人眼尖,已一眼看到包袱里的布匹了。
“一点心意,送给大侄子做身好衣裳……呵呵呵!”计灵儿把打开的包袱递到表姑爷怀里,“看看合不合适。”
表姑爷一手轻摸着厚实的料子,也不禁夸奖起来,“倒是真的好。”
“这表爷对侄子没得说的。”四邻一片赞扬声。
“就是,就是,这么厚实的料子,颜色又这么好,这暗花,几两银子打不住啊……”
计灵儿笑呵呵地听着,心底实是肉痛:这么好的料子家里也只有这么一匹,送这家真是亏了。看这家徒四壁的,以后哪里会有这么重的回礼。
计安平的脸色却黑了,这匹布就是计悦计新贺“安居坊”开业送的礼,她和老张一人一匹,她的那一匹有一次让计明之捎回了家,后来被父母孝敬给了奶奶计严。其实这块布更适合做女装。
这次计明之夫妻两个送的是一些小东小西,她俩先来看过后,感觉缺什么就给添上了,零头巴脑,也不少钱,就是不打眼。
计安平从城里给带了一个带小锁的精致红木箱子,她感觉这个东西每家都需要,尤其是不分家的大家庭。
白象国的风俗,新郎出门的时候脚是不能沾爷家土的,所以等爆竿再次大响的时候,计安平把一身新衣的表弟计沐儿背上了花轿。
放下轿帘,计安平冲几个勉强挂着笑容的轿夫拱拱手,“几位婶子帮忙用点心,丫头谢过了。”边说边握了一下其中一个轿夫的手,这人一看就是这帮人的头,别人起哄严重的时候,她倒还呵斥两句。
那人先还一脸的漫不经心,感觉手心一冰,低头一看,手心一串大钱,马上笑了开来,“好说,好说。新人起轿勒。安安稳稳一辈子啊。”
媒人、新娘打头在前面走,后面是轿子,再后面是村里姑姐们挑着嫁妆一类的物品跟着,计灵儿添的那匹布还放在最前面显眼的位置。
计安平披好大毡,正准备跟上轿子。
赵秀心从屋子里走出来,冲女儿招招手,计安平赶紧跑过去。
赵秀心把身上的大毡脱下来递给女儿,“等下你把这个递给沐儿,他穿的衣服是以前绣的,原备着春秋天穿的,太薄了。”
计安平一看是父亲的兔毛大毡,“算了,用我的吧。”父亲的是偏白的,自己的倒是有些暗红。她把自己的大毡解下来。刚才背计沐的时候她就发现了表弟根本没穿棉袄。
“那你就披我的。”赵秀心把自己的大毡给女儿系上,看计安平欲推辞,“傍晚你母亲会来接我,她会多带衣服的。”
计安平想想母亲一向的谨慎,系好带子,向队伍追去。
迎亲的队伍接到了新郎,欢欢喜喜地踏上了归程。
媒人在前面笑呵呵地和新娘嘱咐着什么。
计安平从轿子窗口把自己的大毡塞了进去,对轿中传出的轻声感谢充耳不闻。
计沐儿的一身嫁衣应该也准备了好几年,当时往大的做的,现在临时又收了袖口裤腿,除了盖头是计明亮从城里给买回来的大红色,其他的还是做了这边男人常穿的青蓝色,这样以后还可以改了日常穿。
没有鼓乐没有车队没有礼服没有证词,婚房是破的、嫁妆是累年拼凑的……
寒酸的嫁妆、勉强的笑容、别人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的祝贺……
计安平知道到了新娘家情况也不会好太多,这就是一个这个时代常见的农村婚礼。
计安平想象着哪一天也要这样把两个弟弟计倩儿计娴儿嫁出去,忍不住紧了紧大毡。
一个精彩的婚礼是人一生最大的回忆,怎么能这么寒酸了事。不说办成卢雪莲的婚礼那样的劳师动众,至少也要让人从心底感觉踏实温暖。
据她所知表弟计沐儿和新娘马二之前仅仅在媒人介绍的时候,在叔爷爷家见了一面,其他的一切都是媒人两边张罗的,两人没有私下说过一句话,没有私下见过一次面。
典型的盲婚哑嫁。
叔爷爷家还算负责,前后还托人四处打听了一下对方家庭。
昨天计安平去马家认门,也尽量四处看了看,摆足了不好惹的谱。
但是怎么说呢,以后好与不好,谁也不敢担保。
好与不好,全看马家的良心、马二的担当了。
行走在冰天雪地里,计安平感觉自己的担子又重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