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红烧汁的时候防止炸锅,可以倒点热水进去。
搬到彩霞镇用的就是煤气了,饭馆的小厨房通风不是很好,再用火灶的话满屋全是烟子,特别呛人。
要想红烧肉不腻,陈蕙兰时刻拿着调羹往外撇油,收汁过程中将大块调料捡出去,最后闷个一个小时,汁干了即可出锅。
出锅后的红烧肉分别装进手巴掌大的小碗中,每一碗看上去都色泽透亮。
陈蕙兰切得肉块大小均有,肥瘦相间,红烧肉的表皮亮红亮红的,肥肉晶莹剔透,大老远就能让人闻到诱人的香气。
陈蕙兰故意把做好的红烧肉端到店门口,先用罩子罩着,等学生放学、家长下班那段时间,再把罩子换成透明纱状的,这样也好叫气味流动出去。
她还准备了一大盘凉拌海带丝,两个菜一起卖,要是能吸引进来几个顾客最好。
“做的红烧肉?好香。”
只要有一个顾客被吸引,那基本上就稳了。
“多少钱一碗?”
陈蕙兰拿起罩子让顾客看得更仔细些,“一块钱一碗,这边还有凉拌海带丝,四毛一两。”
拢共做了五十碗红烧肉,一碗的分量大概在一两到二两之间。
陈蕙兰只摆出来一半,稍稍担心卖不完,但没想到价格合适的情况下,买的人挺多,有人一次性能买个三碗。
刚摆出来的红烧肉分分钟一扫而空。
陈蕙兰赶忙进去端剩下的二十五碗。
再出来时看到了上辈子的老熟人。
赖永琴牵着个小娃娃,嗓门还是那么铿锵有力,“老板,我要两碗!”
陈蕙兰麻利的将小碗里的红烧肉扣进纸盒,递给赖永琴。
赖永琴瞟了好几眼陈蕙兰,才问道“你也是小麦谷的吧?”
“对啊。”
“我见过你,你好像在学校门口买小吃,我儿子还去那里买过东西吃嘞。”
陈蕙兰适时看了眼赖永琴牵着的小男孩,原来这就是小时候的裴远。
她也跟着寒暄,“这就是你儿子呀?多大了?”
“才五岁不到,”赖永琴亲切道,“我们去年搬来彩霞镇,好让他今年读幼儿园。”
又聊了没几句,赖永琴拉着裴远走了。
陈蕙兰看着母子俩的背影,莫名为他们后世的发展感到悲哀。
裴远独生子一个,长大娶了个勤快能干的媳妇,却还不知足。
他媳妇靠灌装烤肠开起了食品加工厂,一步步让独特的小镇手艺走出大山,他却像个累赘频频阻碍人家前进的脚步。
赖永琴就像高芝华那样惯实自己的独儿子,养出了个好吃懒做的无用人,娶个媳妇还要嫌弃来嫌弃去。
最后媳妇坦荡荡离了婚,到云市发展腊肠事业去了,母子俩啥也没捞到,一事无成,实在可悲。
陈蕙兰的绝大部分手艺,就是那时候和裴远的媳妇学来的。
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方灼华,后来成立方华公司,在云市闯出了一片属于小众美食的天地。
只可惜陈蕙兰身子不争气,没能留在方华公司继续干下去,吐血住院了。
真希望这辈子的方灼华,别嫁给裴远这个不成器的负担。
刚想着,陈建军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一头钻进饭馆,看上去情绪十分低落。
陈蕙兰端了碗红烧肉出来,夹了点海带丝,又从电饭锅舀碗米饭给他。
电饭锅蒸出来的米饭比火炕蒸出来的要好吃。后者弄出来的米饭有时候不饱满,要么太稀要么太干。
陈建军静悄悄地吃饭,可吃了口红烧肉,整个黯然失色的眼眸瞬间一亮。
红烧肉软糯可口,皮焦里嫩,咸中带甜,味道浓郁下饭,一点儿都不油腻。
“我再给你煮个白菜汤吧。”陈蕙兰习惯性地操心,就像上辈子对女儿一样。
陈建军摆摆手,“别管我了姐,你忙你的。”
能明显感受到陈建军心情变好,陈蕙兰就不管他了,继续卖红烧肉。
红烧肉很快卖完,凉拌海带丝只剩一点点,吸引进来两桌客人,点了些家常菜。
陈建军吃完收拾桌子,顺便把自己的碗筷洗好,上楼写作业。
等两桌客人陆续付钱走人,陈蕙兰先算算账,去除成本,今日一共入账九十。
陈建军写完作业下来,看到二姐正在洗碗,又跑去帮忙。
一切收拾完毕,他才低沉沉地说
“姐,我考不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