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氏出门开始,张懋就一直悄悄尾随,这一幕正被看见,心中很是愤怒,恨不能直接冲进去杀了那一对奸人。又一想,这样自己就背上了人命,于是强忍下来。等陈氏私会完,回到家中后,张懋忽然出现在陈氏面前道:“我张懋自认为待你不薄,究竟是谁给你的胆子,竟敢背着我去尼姑庵里偷男人1
这着实把陈氏吓了一跳,结结巴巴的问张懋为何又回来了。陈氏听见说尼姑庵,知道自己被相公跟踪了,已是无法狡辩,于是向张懋哭诉自己被普静及王勃算计的事情。
傻女人古代多,许多的事情看似很幼稚,却是普遍,只因为大多数人没文化,加上活动范围,接触的人少,想法就简单,往好了说就是淳朴,实在,其实就是没有一点防范,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只要对待自己好就是好人,反之就是坏人。就因为这样,才让像王勃这样的人屡屡得手,还沉湎其中。
张懋听完陈氏诉说,气消了一半,说道:“这么说来,这事儿也不能怨你。不过那奸夫该死!我可以原谅你,但是你得为我做一件事,你明晚再约那王勃,当初他不是让你喝酒迷奸了你吗?明日就劝他与你喝酒,之后的事情就交给我,你要是敢不从,我就把你休了,你的苟且之事公之于众。”这种事情哪敢见光,陈氏怕自己被这满城人的唾沫淹死,便答应下来。
第二天晚上,陈氏便把王勃约到了尼姑庵。陈氏与他嬉笑玩闹,非要他喝了杯中酒,才与他亲热,王勃并不知道酒中下了药,满心欢喜的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可喝完就瘫倒在地,张懋早就在庵外等候,便从坍塌的院墙趁机跑进尼姑庵,割掉了王勃的舌头,又去禅房一刀了结了普静,然后将带血的舌头放在了普静口中,又把刀放在王勃手边。做完这些,只才下山而去。
张懋确实也是一个猛人,书生狠起心来,也会举刀杀人。第二天一大早,妙净起床做好早饭,去喊师太用斋,当走进师太房门,却看见师太人倒卧在地,一地的血沫子,吓的跌跌撞撞来到王勃借宿的住处,发现王勃正手持凶器,满脸血污地发呆,妙净一声惊叫,不要命似的赶紧往城内跑,一路跑到县衙报了官。
这接下去的事情不言而喻,经过仵作查验后得出王勃杀人害命,王勃是有口难辨,没有了大半舌头也说不出话来。呼噜呼噜听不清,道不明,县令便认定王勃对师太图谋不轨,被师太咬断舌头,王勃盛怒之下便将普静师太杀害,这样的推断没毛病,可是王勃虽然说不出话,却还能写字,便写道:“师太不是我杀的,这一切是城中张懋夫妇所为。”
县官就传张懋夫妇到堂,只见张懋不慌不忙道:“学生跟此人无怨无仇,跟师太乃是出家之人更无瓜葛,怎可杀人,最说了学生刚从绥德府赶考回来,要说杀人还的拿出证据,难道此人看到学生杀人了?学生根本就不认识他,哦对了,学生曾见过他一面,那是学生在临考前跟夫人去尼姑庵烧香许愿,就碰到过此人也在尼姑庵里讨水喝,可也是半月之前的事了,此人当时还有几位同伴,好像是城内的粮商王三也在,可以为学生作证,是否是我在瞎说,要说是我家娘子杀了师太,能信么?一没有人证,二没有物证,三没有动机,此等恶徒自知难逃一死,随便拉出一个不相干的人出来,这是攀诬埃
王勃没有舌头,怎能说的过张懋,写出来的情节让人看了满纸荒唐,再询问半月前,王三等人确实跟王勃去过尼姑庵讨水喝,也见过张懋夫妇在许愿烧香,当时跟王勃一起去的几个粮商,还跟张懋攀谈了几句,原因是王勃不见了,而这个时候,王勃正在师太的禅房内勾搭着,呼唤了几声也不见回应,就在庵前等待觉得无聊时,张懋夫妇正好也出来,就打了招呼。最终王勃被判了秋后问斩。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尼姑庵中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就会有许多的好事者刨根问底,曾有人多次看到陈氏往尼姑庵跑的勤快,在外张懋说道:“那是妻子去烧香拜佛,许愿让自己高中。对于师太的死着实可惜。”可也没有发现别的事出来,众人虽感到疑惑,却也找不出什么,张懋是个有心计的人,等事情风头过了,一年后就带着全家移居到了绥德,后又听说朝廷新立了平安镇,想着还是去往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保险,就再一次搬家在平安镇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