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探头过去一看,只见第一幅图画是皇宫大火,一个穿龙袍的年轻人活了下来;第二幅图是一个穿龙袍的中年人和穿龙袍的年轻人长谈;第三幅是大船出海的画像,穿龙袍的年轻人站在船头。后面的由于碎片不齐,画像不完整。</p>
但是就前三幅图画的信息量是直接把陈修看呆了,是半天都合不拢嘴。</p>
如果图画上面的事情所说不加,绝对会颠覆了整个史学界对于永乐大帝的评价。</p>
从画上面所做来看,再结合正史、野史,第一幅画上面所说的应该就是“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攻入了南京皇宫。</p>
正史记载,但是皇宫大火,建文帝是死在了这场大火里面。后来,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燕王“三让”之后被众人勉为其难的推上了皇位。</p>
当然野史的传说是这场大火是燕王放的。因为燕王起兵大的旗号是“清君侧”,就是说皇帝身边出现了奸臣,他领兵打入南京是杀奸臣,他自己本人是忠于建文帝。如果建文帝不无缘无故的死了,燕王又怎么能顺理成章的登上皇帝位。</p>
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建文帝终归是死在了大火里面。</p>
当然也有野史传说和这第一幅画作一样,建文帝在火海里面逃了出来,后来才有了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传说。</p>
不过,从第二幅图画来看,年长那个龙袍加身的人自然应该是燕王,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年轻的那个身穿龙袍的人就应该是火海里面死里逃生的建文帝。</p>
这两人显然是在朱棣夺权以后有过促膝长谈。</p>
这一点只怕是几百年来,所有的史学家都未曾想过的事情。</p>
第三幅图画也更是清晰不过,朱棣打造人一支舰队,护送建文帝离开中原王朝下西洋。</p>
如果梅瓶上面这三幅画都被证实,对于永乐大帝这个杀侄登皇位的皇帝的评价是全部推翻。</p>
“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也是要被颠覆!</p>
这剧情,只怕是电影都不敢这样拍!</p>
“有没有烟!”</p>
陈修是揣着手向方教授说道,这三幅画的信息量太大了,他必须要缓缓。</p>
方教授递给了陈修一根香烟,自己也是忍不住也点上一根缓缓说道:“如果这梅瓶上面的画没有骗我们,也就能解释得清为什么下西洋的舰队里面会带了位高权重的锦衣卫高官随队了!</p>
不过,这一切都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论点,想要能进一步的印证这个观点,我们还要找出更多的证据来。</p>
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是锦衣卫在沉船前在甲板上面留下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就全靠你来破译了。”</p>
陈修不由倍感压力,如果能破解开这个郑和下西洋之谜,他绝对也是能在华夏的史学界留下浓浓的笔墨。</p>
(/58245/58245862/3667925.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