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战斗也导致了关羽的行动变得看起来很冒进,最后四渡黄河才撤退跑掉。
虽然过程中关羽几次精妙拉扯斩了颜良蒋义渠和魏越,但关羽一方也付出了习珍潘濬等部曲。杀敌逾倍,但自己也死伤了一万五千多人。
战后袁绍考虑到安抚降人的需要,加上雒阳当时已经是前线四战之地,朝廷不宜放在那儿,所以恩准雷薄等人继续参与雒阳的防务,没有改编其部队,也没有要求换防。
有了当初拒绝关羽招降、逼关羽陷入陷阱这一层历史恩怨,雷薄这些“二姓家奴”在刘备阵营那边也是挂了黑号了,他们心里都清楚。
要是再有雒阳易主的情况,雷薄这些人是没机会保留官职投降到刘备那边去的,只能要么逃跑,要么死战。
谁都知道刘备很痛恨那些参与过袁术谋逆的将领,除非是荀正张勋那些一开始就主动投的,勉强还能保留点官职。但凡是抵抗过,或者在袁术谋逆的正面战场上做过贡献的,哪怕是桥蕤都没有好下场,何况是雷薄呢。
……
这一次,袁绍要求一部分部队撤出雒阳防守后方,雷薄等袁术旧部、二姓家奴,和雒阳城内的袁绍嫡系部队将领陈宫、郭援,就开始各怀异心了。
雷薄一开始心中暗忖“这种可以提前逃跑后撤的机会,要是不赶着抢,陈宫、郭援这些人比咱更是袁绍嫡系,咱如何抢得过?
要是陈宫东撤回虎牢关,咱却在这儿继续死守,关羽迟早是要强攻雒阳城的,最后还不是死路一条?不行,得想办法。不管是许诺给陈宫好处,还是别的什么办法,总归要让陈宫同意把这个先撤的逃命机会让给我们。”
怀着这个心思,当天傍晚,雷薄就主动去临时被改为河南尹官署的原南宫嘉德殿偏殿,跟陈宫商量退兵事宜。
刘协没死之前,因为雒阳南宫屡次被破坏,已经彻底焚毁,所以把原址改成了百官衙署。当时皇帝身边人也不多,刘协也没条件奢侈,光靠剩下的雒阳北宫当皇宫就够了。
反正南宫的地基和道路、宫城围墙还能用,在原本基础上修修补补,用回收的材料盖点小房子,就够很多衙门用了。
雒阳的大臣们就是在这样不伦不类的环境里办公混日子的。
不过,让雷薄没想到的是,他找到陈宫之后,陈宫对于“由雷薄带兵执行后撤协防支援任务”这一点,并没有反对,丝毫没打算跟雷薄抢夺逃命的机会。
这让雷薄非常诧异,也非常喜出望外,饶是陈宫不需要他贿赂,他还是不好意思起来,觉得应该把他一开始就打算送给陈宫的财物,仍然送出去。
陈宫可以不要,他不能不给嘛。
面对雷薄的客气,陈宫只是皮笑肉不笑地说了一些大义凛然的言语“雷将军不必如此见外,当此国难之秋,我辈自当为国分忧,奋而忘身。岂能为国立功、恩谢私门。”
雷薄越发不好意思
“府尹高义,远见卓识,薄一介武夫,佩服无及。那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支援虎牢关与酸枣防务的事儿,就交给我的部队。我们略做准备之后,就往东突围……哦不是增援。”
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把金银珠宝蜀绣留下了。
陈宫看着雷薄远去,内心哂笑“找死!真以为这种情况下,突围离开雒阳城,会比死守在城里安全?留在城里,虽然被关羽攻破的时候,还是难保,但毕竟还能谋个体面的投降,跟关羽谈谈条件。
突围的话,就现在关羽的部队在河南尹境内各处的神出鬼没穿插,你觉得你能不战安然撤到荥阳、再撤到虎牢关?野战之中一旦被堵截抓住机会,乱军炸营厮杀惨烈,你就是想投降都找不到一个安静的机会,说不定就死在乱军之中!
不过想想也是,雷薄毕竟名声不好,是两淮贼寇出身,被袁术诏安就干的就是脏活,当年还拒绝关羽招降导致关羽陷入险境。这样的人担心到了刘备那儿不得好死,宁可赌突围,也情有可原吧。”
陈宫心中如是暗忖,显然他已经随时做好了借坡下驴的心理准备,一旦袁绍不行了,袁绍对雒阳的一切控制和支援都被切断了,关羽要攻城,那他就找机会找借口投降呗。
大不了保不住现有的官职,但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一世的陈宫至今为止名声还可以,虽然早年跟吕布走得比较近,后来也被袁绍拆分了,陈宫留在陈留,而吕布去了并州。陈宫也没什么机会跟刘备结下深仇大恨,完全是可以投的。
只能说,袁绍阵营到了这一步,那些原本就不是非常铁杆的下属,都开始动摇了。只是还不敢太明着来,最多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留一条退路。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