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今天一早考场抓到夹带作弊的人,这个消息传到刘备耳朵里之后,刘备都觉得影响太坏了,有必要对人性善恶展开一下大讨论,正本清源把缺德之源剖析一下。
临时加题也能防止内外勾结、提前泄题。毕竟是皇帝亲自拍脑袋想到的题目,不可能有人提前准备。
当天晚上,文部尚书管宁,才亲自接到刘备的宣召,匆匆从考场回到数十里外的雒阳城,听取了刘备的圣谕。
刘备先是问了今天科举考场抓作弊的事儿,然后表达了一些对考生德行的担忧,说朝廷不会跟隔壁伪朝的曹操那样,搞毫无节制的“唯才是举、不问德行”。
朝廷是德才并重的!之所以之前对德考得比较少,只是因为德不好量化,容易沦为挖空心思的表演。
因此,曹操唯才是举不看德,不代表这是对的。如果对德的量化手段跟上了,也该恰当地考一下德,至少是了解考生对德的真实看法。
然后,刘备就把题目丢了过去,正是李素最近的创见。当然刘备只是给了题目,没给标准答案。反正现在还不需要答案,等阅卷评分的时候把答案发下给考官就好。
管宁也觉得陛下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并不反对加题。反正科举本来就是允许皇帝亲自加题的,后世的考试还有殿试环节,或者是皇帝亲自问对策论的环节。
拿到题目后,管宁匆匆赶回城南郊的贡院,时间都已经快半夜了。好在文部尚书本人在监考的时候工作不繁重,熬夜倒也不怕。
一路上,管宁自己也在琢磨着题目该如何解,如何切入把韩非对荀子人性善恶论的解读重新评判一下。
他已经揣摩出了刘备想要的观点,但怎么都无法从《荀子》和《韩非》得出刘备想要的结论,不由有些气馁。
管宁也不难猜到,这里面肯定是陛下从丞相那儿得到的新知,实在是难以想象,丞相是如何从这两本古人著作里推导出新东西的。
管宁心中忍不住暗忖叹服“当年咱三人避居辽东,我和邴原、华歆齐名,以精通典籍礼法闻名。
这些年来,我虽早知丞相擅洞察天命,却自问那些寻章摘句的学问,丞相未必强过我等。难道连这点咱都一直看错了么?
丞相连从诸子百家古籍中寻找矛盾、辩驳去伪存真,都比我们强?难怪十二年前在雒阳,灵帝御前那场关于殿兴有福的辩论,当时还只是护乌桓校尉的丞相,能够连败华歆、董扶。
当年我只听闻结果,还耻笑华歆心浮气躁,学问不再精进。现在看来,跟华歆的学问无关,我上我也惨败。”
还真别说,管宁心中想到的那个被他“割席断交”的华歆,如今在关东伪朝的地位也是不低的。
华歆早年就是九卿了,现在执掌的也是跟管宁差不多的工作,在跟陈群搭班子管人事和文教工作呢。
郑玄、卢植已经死了,蔡邕半退休。老一代的学者都不在了,管宁他们同学几个确实能算得上文化圈里的第一梯队。
但就是这样一群人,一个个被李素在经学上吊打,还毫无还手之力,也没有不服的脾气。可见丞相平时是懒得寻章摘句,真要是做起扎实学问功底,想吊打谁就吊打谁。
……
第二天,考试的附加题发了下去。
连文部尚书管宁自己都觉得无法答得很好的题目,给到那些普通举子,自然是愈发哀鸿遍野。
不过没关系,毕竟这是选拔性考试,而不是合格性考试。只要大家都考得差,那就不会影响到录取。
刘备要求临时加这个题,也不是打算选出什么才智之士,只是想看看考生们对于“人天性善恶”、“是否相信道德是自发”的这个问题的真实看法,甚至是直觉看法。
看看有没有人会文过饰非、明明找不到关联,还非要生拉硬凑圆谎——如果真有那样的人,哪怕真似是而非论证出了“人性本善”,或者纯粹是口号式的引经据典,那也会被判最低分。
文字是不是真情流露真实看法,这还是很容易判断的。
当然了,你要是真有奇才,能在给出一定的提示后,按照李素那套思维路径把答案论证出来,那没说的,哪怕其他科目考差一点,今科基本上也是跑不了破格给个茂才了。
题目发下去之后,一些本性就不相信道德和人性,也从来没复习涉猎过这些朝纲教材的考生,果然就抓狂了(《荀子》和《韩非》本来就不在经学考试范围内)
“虚伪!天下人都知道混官场就是靠缺德,仁义礼智都是演的!谁不知道大汉数十代帝王都是行的秦政。
明明用了韩非的,还非要咱来收拾粉饰,论证韩非对荀子的解读是错的?太虚伪了!随便写写吧!”
明知自己肯定过不了的郭淮,愈发放弃治疗,随便瞎写了几句直接装病提前交卷,准备骑射考完就回太原。
类似这样明显态度有问题的考生还不止几个,多半是最近两年新光复地区的考生,很多还是袁绍、曹操统治下的既得利益家族。
估计他们要是意识到在刘备的朝廷,考生人品有问题、留下案底会有不好的影响,多半现在就会逃回关东投奔故主了吧。
不过,也有少数跟司马芝一样好好答题的。尤其是一些本身道德节操也还行的“真孝廉”,对于加试要求论证的论点并不抵触。
倒不是这些人学问好,而是他们本来就从逻辑上觉得韩非的推导有问题。
只不过,他们也就是模模糊糊那么真心觉得,让他们讲道理,他们也讲不明白。但这不妨碍他们写一点答案拿一点分。
考生是不是真心这么想、写的有没有逻辑,判卷管到时候拿到了标准答案,自然可以看得出来。
当然,从刘备到李素,再到管宁,都知道这种考题只能用一次。也就亏得李素才刚发明出来没公布,这种考题才能侧面窥探一下考生的真实道德态度。
等明年,李素的新学术观点被刊印成经、供天下士人学习,大家都掌握了官方意识形态、道德评判标准,也就没法考这个题目了。
大家都变着花儿抄标准答案,那就没有意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