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沮授商议之后,诸葛亮很快又请示了刘备,把自己的思路备案一下,然后就转达给高顺。
让高顺派廖化、宗预带着军中擅长土工作业的士卒猛挖起来,建造反制郭嘉弹性防御防线的进攻型工事。
好在去年秋天的时候,庞统在幽州战场就第一次实战测试了z型壕,还反馈了一些数据,诸葛亮可以再次磨合优化。
而敌人连这种东西见都没见过,双方信息差非常明显,使用方自然愈发得心应手。
当然去年秋天庞统挖z型壕的时候,主要是掩蔽弓弩手,没有涉及投石机的部署。
但这两者的道理是相通的,尤其投石车弹道更加高抛,哪怕把投石车藏得低一点,在地上挖个坑把投石车部署进去。
只要四面都是地面,凹陷下去的工事是很难被守军的投石车瞄准击中的。
尤其诸葛亮也没打算让己方突前部署的那些投石车装独头弹,他只要后排投石机独头弹砸墙、前排投石机丢葡萄弹砸人就好。
施工的最初两三天,挖掘推进得非常顺利,因为对面的曹军压根儿看不明白汉军在干什么。
只见汉军在挖地道,而且从距离曹军阵地至少三百步远的地方,就开始挖掘前进。
甚至曹军一开始都没注意到汉军的堑壕是曲折前进的,或者说即使眼睛看到了,因为脑子里的数学知识和几何知识跟不上,脑子也反应不过来“壕沟挖成曲折的有什么好处”。
不是普通士兵反应不过来,是每天巡视防线的郭嘉本人都没反应过来,后方郾城城里的曹操自然也更不懂了。
稍微挖了一阵后,曹军才注意到汉军挖的不是地道,只是壕沟,因为并不是潜在地底下的,是顶部敞开的。但即使注意到这个补充信息之后,他们也没琢磨明白。
没办法,这和智力没关系,只能说数学这东西你不懂就是不懂,再老谋深算的人没学过就是不懂。
曹军上下普遍觉得没问题,最多就是根据防地道战的一般通用性战术,安排了在己方第一道防线后方、深挖长堑以为应对。
也就是跟六年前的官渡之战时那样,都是用过的老招数了。
掘进工作的速度不算慢,大约三五天之内就能挖好交通壕、随后进展到挖横向部署火力点的侧壕。
谁让诸葛亮手下有一支狂挖了三年地的工程兵部队呢,他们挖过南阳运河、炸穿过桐柏山、还修过昆阳城的新式城防体系。
这支队伍是如今华夏大地上、最擅长开地图编辑器的部队了。曾经号称穴地之能天下第一的河北军,真来比挖沟实力,也只能甘拜下风。
可谓是挖掘技术哪家强,大汉荆州找南阳。
……
不过,诸葛亮也考虑到对面的郭嘉毕竟多疑,要是就这么纯挖沟、不同时进行别的试探性推进,不好掩饰己方的真实目的。
所以汉军施工的同时,每天也少不了正面搦战、用原先部署的投石机火力准备猛砸敌军第一道防线、砸出更多的残破缺口,外加双方弓弩对射消耗。
反正这种对轰是双方都要狂烧物资的,而汉军物资绝对够用。荆州益州之富,曹操根本无法想象,源源不断的作战物资从南阳运河运过来,刘备想打什么消耗战就能打什么消耗战。
曹军最初几天还坚持在防线墙后部署弓弩手,以为监视,唯恐汉军耍花招、假装挖地道实则搞别的偷袭。
但因为曹军的弩射程比神臂弩近五十步到一百步,汉军弩手能在射程外输出。
虽然曹军有掩体,弓弩手伤亡不大,但这样被敌人在射程外放风筝白杀还是太伤士气了。
坚持了几天之后,曹军发现汉军没有冲锋强攻的迹象,就循序渐进减少了墙上戒备的弓弩手人数。
郭嘉也知道这样一直挨打不是办法,要想办法偶尔提振一下士气,就想到把投石机突前部署,用碎石葡萄弹轰击汉军神臂弩手。
投石机哪怕用碎石,射程还是比普通弓弩远得多,倒也能够到汉军神臂弩手。
而且汉军神臂弩手都有头盔和胸甲,距离远了之后,哪怕曹军弩箭射中也很难穿甲,杀伤效率极低。只能指望投石机的葡萄弹了。
四月十九这天,曹军第一次用了碎石雨轰汉军弩手阵,汉军猝不及防之下还着实付出了一些伤亡。
但汉军立刻就调整了战术,次日开始诸葛亮让汉军也安排投石车反制,同时让神臂弩手用更分散的阵型,防止被碎石雨覆盖到多个士兵。
汉军投石车不仅质量好射程更远,而且士兵训练有素,诸葛亮给他们配了一套三角函数对应值的弹道表,远近左右该怎么调整都更为迅速,可以根据弹着点校准反馈。
曹军虽然也凭借朴素的经验、知道如何大致调节投石机射击方向,比如射远了就该减配重、近了该加配重,也知道调左右,但这种调节的反馈速度和校准效率,比汉军低太多了。
一个是拿着弹道表的,一个只是心算毛估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