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听完后,冷场了一会儿,低声叹道:“文长,你这还是在赌命吧。你投入的本钱是不大,而且我也看了,你在赌‘张津主动增援刘度、寻衅荆南军,会导致内部不服,人心浮动’。
但是,这不是长久之法。目前我们对付的敌人,确实内部不甚团结,张津也不是驭下有术之辈,不过是何进那样的短视空谈之人,这样或许有可能赌赢。
将来如果遇到二袁、曹操、李傕郭汜呢?此法只有明显我强敌弱时才能用,两者相当或敌强我弱,是不能用的——我不怕你死,就怕你活着回来后,赌上瘾了,这话军议上我是不说的,也就现在外无六耳,跟你说说。”
不得不说,赵云的持重谨慎是有道理的。
就好比历史上魏延想搞子午谷奇谋和邓艾想偷渡阴平,那都是偷。但前者是以弱偷强,后者是以强偷弱。
以强偷弱是赌得起的,也输得起,而且最关键的是只要出现在敌后,敌人就会动摇,就算原本打硬仗不一定赢,乱中取事也有可能成功,敌人的投降派会越打越多。
而以弱偷强,你不能指望敌军惊慌失措就大面积倒戈——凭良心说,子午谷奇谋在诸葛亮首出祁山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胜算,就算夏侯楙被杀了都没用,你无法裹挟起“降汉风暴”或者说“降汉多米诺骨牌”。
子午谷奇谋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除非是高平陵之变后,有穿越者算准了“夏侯玄夏侯霸还在守长安、而且预估到自己要被司马懿清算,想要主动投降蜀汉”的那个时间点,突然走子午谷来到长安城下,直接客场接受主场夏侯霸原地投降——即使如此,你还得联手夏侯霸堵住潼关、再干掉被隔在陈仓和陇西的郭淮。
赵云也知道赌这一把,输了损失不是很大,赢了却能结束这边的战斗,在岭南得到坚固的落脚点,非常划算,他就是不想魏延形成路径依赖。
就像曹操远征乌桓回来,依然要重奖那些劝他别去的人——劝阻他的人才是对的,远征乌桓虽然赢了,
也不过是赌赢了,但本来就不该赌,不能以输赢论功过对错。
魏延心里也憋了口气,但听赵云的意思,他可以理解,就拱手说道:“将军肯许我这一次,我保证余生不再……如此行险。而且就算赢了,我也承认我的战术不如将军,只是一时侥幸。”
赵云确认了一下魏延的眼神和言语是否诚恳,点头:“去吧,给你一次机会,但愿从此谨慎做人。我就当这一次是你还为自己被同僚排挤而不服。但这仗要是真赢了,你也够证明自己了,不要再急于求成。”
魏延欣喜领命而去,还奇怪赵将军今天怎么突然变得好说话了?
只有赵云自己心中苦笑:魏延的战术可行,在最终决策里,只占五成。还有两成是被魏延的态度感动,加上收益比确实高。而最后的三成因素,是赵云自己不想落下“刻意回避赵佗当年成功的正确答案”。
秦始皇的时候,就是以大军走灵渠稳扎稳打平掉百越的。只不过现在主力没足够时间和船只迂回,临时的运能只能带魏延那点兵。
……
虽然支持了魏延的冒险,在出兵之前,该主帅做的事情,赵云还是稳扎稳打都做了,尤其是他很细心地召集了魏延要带走的那两个曲精兵,亲自拿伏波将军的名义担保,说整个计划非常周祥,别怕己方人少,到时候接应会非常全面,让士兵别怕。
赵云深知,如果他不进行战前动员,就算魏延的计策没错,魏延也必死无疑,因为魏延的军中威望还不够,士兵们不一定敢跟他赌命。
而赵云自己的名声,是出了名的谨慎,赵云拿自己的信用给魏延背书,才能让绕后敢死队人人心中稳定,真心相信绕后是很成功的。
为了确保士气,赵云深知摸排了一下这些士兵的文化水平,确信基本上都是板楯蛮和武陵蛮的文盲、不识字也没看过历史书,然后赵云才亲口在出战前的宣讲中,骗士兵们说“当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走此路讨伐百越,偷袭战术跟我们现在的一模一样,最后也成功了”。
有了历史成功案例背书,士兵
们当然信心大增。
魏延在旁边听了,也是暗暗心惊:谁说赵将军持重不会鼓舞士气?名声在外的老实人偶尔骗一次人,骗人效果才好呢。
让魏延这种姿态桀骜的家伙去讲故事鼓舞士气,士兵们也不信啊。
赵云:“好了,文长,你好自为之吧。我已经快马通知始安县准备船只,你们直接翻山走直线、沿山中小路,去始安县与苍梧郡荔浦县之间的山口北侧,船队和粮食会在那儿等的。
你们上船后尽快顺流而下,过荔浦、扑广信。十五日内,希望我这边能听到敌后的消息,到时候就配合你夹击。”
魏延:“将军放心,末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