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书屋 > 穿越小说 > 浴火重生西路军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执政经验

第三百二十三章 执政经验(1 / 2)

无广告书着就是爽!

陈海松是来给这些蒙古族的上层人士吹风打气的,蒙古族是一个占地面积最大的边疆少数民族,内外蒙古将近00万平方公里,比印度的国土面积还大,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生活习俗,他们生活的土地上有着广袤的草原、无数的牛羊、丰富的矿产。

更重要的是它宽阔的疆域一下就把北方边境向北推出000公里,增强了中原地区的战略纵深,也把极富侵略性不断扩张领土的俄罗斯阻挡在寒冷的西伯利亚,无法获得足够的后勤物资补给而被迫收起南下的图谋,为中国长期稳定地进行国内建设扫除外部干扰。

然而蒙古族从来都是个自我发展的民族,几乎没有被中原政权统治过,即便是依附满清的00年间他也是听调不听宣的藩属,有着自己的文化、语言、信仰、习俗、社会组织形式,对中原汉族缺乏认同感、亲近感,辛亥革命一爆发上层人士就在沙俄挑动下宣布独立。

北洋政府在9年派出徐树铮攻进乌兰巴托,软禁内阁总理巴德玛多尔济、其他王公及哲布尊丹巴活佛,在外蒙古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驻军,完成了对外蒙古的统一,实现了民国政府对蒙古的有效管理,促进了蒙汉文化融合、当地经济的发展,可惜徐树铮因为国内的战争在2年被调回,25年被冯玉祥、张之江复仇杀害。

群龙无首、后援断绝的北洋驻军无法抵挡恩琴男爵沙俄白卫军、苏赫巴托尔的蒙古人民军的两面夹攻战败溃散,苏联红军又以追击恩琴的名义进入外蒙古并长期驻留,释放了被关押的自治政府成员恢复了君主立宪制的自治政府,此后蒙古与内地政权失去联系。

外蒙古实际领导人苏赫巴托尔推行极左路线引起社会急剧动荡,被苏联授意毒杀,24年名义上的领导人哲布尊丹巴活佛博克多格根死亡,外蒙古在乔巴山的领导下废除君主立宪制建立了苏联模式的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外蒙古陷入更大的阶级仇杀中社会矛盾空前激烈,然而中国历届政府摄于苏联的淫威、困于国内的乱局也无力向北恢复主权,

虽然世界主流国家都不承认这个中苏之间不到一百万人口的小国独立。可希望借机南下的苏联岂会放弃这个机会,控制住西南东三面与中国接壤的蒙古就获得了进入新疆、宁夏等西北地区、绥远、察哈尔等华北地区、黑龙江等东北地区的战略出发地。

对于斯大林来说这就是悬在中国头上的达魔克利斯之剑,既可以以此为跳板向南扩展。又可以时时恐吓中国政府在主权、政治、外交、经济上做出更多的让步。

所以他一面大力支持乔巴山的铲除异己稳固政权的血腥统治,一面加强在外蒙古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日本侵占东北以后对苏联构成实际的战争威胁,他需要在蒙古做出军事部署。经过补充拥有三个摩步师一个炮兵师两个坦克旅的第57特别军已经从远东战场调到乌兰巴托、东方省。防止日本军队从防守虚弱的蒙古侧翼突击截断远东铁路包围远东军区。

陈海松再想收复故土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去与苏军正面冲突,有中央那么多大佬挡着他不能出兵,即使出兵也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反而对中国的抗日形势造成重大损害。

他只能利用日苏之间的矛盾煽风点火,寄希望于蒙古族人民的觉醒。逼迫陷入苦战中的苏联答应新成立的蒙古政府顺应民意的新政策,这些蒙古的王公贵族、宗教人士将发挥重要作用,毕竟分离不到二十年两地蒙古人的亲情还在、社会关系还在。

陈海松放下蒙古大会时的威势,很高兴地与他们一一握手问好,还轻松地与他们开玩笑,让众人悬着的心放回肚子里,赔着笑与他寒暄。

众人落座,陈海松说:“时间真快。转眼一年多过去了。可我觉得绥远的变化更快,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商铺增加了十倍、工厂增加了百倍,城市也干净漂亮整洁多了,起了几百栋高楼、街上跑起了汽车、老百姓也吃得饱穿得暖了、没有了乞丐地痞,很不容易。

我听郑副主席、彭副参议长介绍了,各位大力配合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意见,主持了不少具体工作成绩斐然。并且带头出租草场、分发牛羊、储蓄资金、入股经商,绥远的今天有你们的心血。都为绥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要向你们表示感谢!”

说着话,站起身来向略显激动地众人敬了个军礼,众人连连起身作揖口称不敢,陈海松请大家坐下,站着身子继续说:“当初我就说你们跟着蒙古族人民才有幸福生活,靠脱离中央政府、靠日本人扶持蒙古能得到的只有苦难、掠夺,今天的变化很说明问题。”

德王徳穆楚克栋鲁普忙躬身拱手堆着笑说:“贵党贵军言而有信、待民宽仁、做事严谨、组织周密,时时处处为我族着想,让我等铭记五内,惭愧万分!当初以为中国腐朽昏聩,无法给蒙古族民众带来福祉,一念之差投靠日本做了蠢事,现在想来真是井蛙之见、引狼之行,幸亏被陈将军阻止,否则势必荼毒草原、祸害本族,鄙人代表蒙古民众谢过将军!”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