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了那幅山水大轴,明白宋濂为什么造出那么的声势了。
鹅湖之会。
宋朝淳熙二年的一场士大夫盛会。
程朱理学和陆学的一场著名公案。
宋濂考校过三人的品行以后,接下来就要检验三人的真材实料了。
廖世荣和侍郎长子松了一口气,一切都在商讨的可能里,也是他们最擅长的经学。
真要是比试诗词曲赋,两人肯定会输给写出临江仙的胡汉山。
至于经学,直接就把胡汉山排除在外了。
这可不是像诗词曲赋那般可以凭空想象,经学依靠的是十几年如一日苦读的水磨工夫。
胡汉山同样是松了一口气。
看着那些佶屈聱牙的经学就头疼,更别说每天熬着苦读了。
廖世荣为了先拔头筹,先入为主的给太子五经师留下一个好印象,用肚子里多年来苦读的学识先说。
鹅湖之会这桩公案,本来就是程朱理学和陆学一场争论,争论谁的学说才是正统大道。
廖世荣精通陆学,说起了陆学精义:“不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学,最根本的争论在于格物。
晚生以为格物就是本心,是发明本心。
不一定要读很多的书,也不比忙于印证外界事物,只要养德性就能通晓事理。
成为一代贤人......”
话还没说完,侍郎长子叶庆元就急了,高呼道:“你可知月印万川呼!”
“格物分明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读书人不多读书怎么明智?
格物致知。
致,推极也。
知,犹识也。
只有明白了事物的原理,才能获得真实.......”
胡汉山站在旁边一言不发,看着廖世荣叶庆元两人在那唇枪舌剑。
引用各家经典,信手拈来各种经学要义。
不禁有些目瞪口呆了。
这还是他以为的酸腐儒生吗?
不单单是能够随口说出各种典故,还在徭役、课税、典农、解运、巡仪等治理方面,有着鞭辟入里的理解。
胡汉山真是开了眼界,难怪这块土地几千年来都是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儒学在治国安邦方面确实远胜坤舆万国。
坤与万国轮换了那么多朝代了,始终还是像先秦一样依靠的是人治。
这块土地早在汉朝,就已经从人治上升到了国治。
胡汉山从刚开始的漫不经心,慢慢变成了认真听了进去。
两人争论的是一桩公案里的道统之争,说的却浅显易懂,这也是儒学真正所提倡的。
尤其是在叶庆元详细论证月印万川时,各种高深道理用浅显语言说出了。
胡汉山这个不学无术的纨绔,都有着获得学识的满足感。
大呼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