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棉铃炸裂开,露出雪白的棉絮,看着甚是喜人。
只不过这些棉株的产量远远无法与丫丫用异能催生的相比。
之前在自家小院中的那一批棉花,一株能结上百个棉铃,可地里这些棉花,却只稀稀拉拉地结了十来个,而且棉铃还小了一大圈。
白墨凛让人定制了一批统一大小的竹筐,选在白致清及他们兄妹俩休沐那天,顾了二十个村民采棉花。
按筐算工钱,采满一竹筐十文工钱,为了多挣一些钱,村民铆足了劲卷起来,一天不到,六亩地的棉花就全部采摘完毕。
丫丫带着石兰和阿娘哥哥一起留在家里收棉花,阿爹则和下人们去田里监督村民采棉花。
在家的四人分工有序。
丫丫负责检查棉花采摘质量,看是否有人滥竽充数。
白墨凛负责给钱。
刘施语则负责镇场,省得村民欺她一对儿女年纪小便偷奸耍滑。
而石兰负责把丫丫悄悄取完棉籽的棉花塞进之前就准备好的麻袋中,再把棉籽收好。
石兰先前从未见过刚采摘下来的棉花,见棉籽与棉絮完美分离也没觉有异,只认为棉花不娇气好侍弄。
结束一天的棉花采摘后,家中的储物间塞了不少棉花袋。
别看棉花体积大,看着满满一屋,可这东西极轻,借了秤称过重,一共才收获了四百多斤棉花。
也就是说一亩地约有七十斤的产量,若没有白富贵这么一出,产量应该能翻倍。
白致清虽说有过心理准备,知道大批量种植比不得丫丫催生,可这产量真是差太大了。
之前十五株就收获了十斤,如今一亩地实收约一千株却只有七十来斤产量。
家人们不知道的是,能有目前的产量还是丫丫认真选了种的前提下,若是普通棉籽来种,连现在的一半产量还达不到。
虽说丫丫一步步让村民按着棉花的习性进行劳作,但大庆朝的种植技术落后,远比不上科技世界,能有此产量实属不易。
就算是大庆朝南方的棉田一亩地也只能产个七八十斤。
产量虽不如预期,可到底是收获了,家中有了进项,一家人仍高兴地很。
次日,白致清从县学下学后,便去了林氏布庄找林掌柜。
林掌柜一见到白致清就热情地迎了上来,“白秀才,你今儿咋来了?等等,你先别说,我先猜猜,是不是你家地里的棉花收获了?”
白致清微微有些讶异,“林兄,你怎知我家种了棉花?”
除了白家村民知道他家种了棉花,白致清从未对外提起过此事。
因想着棉花在北方稀缺应该不愁卖,白致清也没与林掌柜等潜在买家预先沟通过。
虽说初始的棉籽是从林掌柜手中获得的,但当初林掌柜并不看好他能种出,不可能凭着那几粒棉籽就料到后来之事。
林掌柜笑道:“白秀才,你可是咱东城县的名人,种棉花这么大的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
大庆朝的百姓向来对志异传说颇为热衷,茶馆说书人还为白致清编了一出《一朝遇祥瑞得点拨,他日从浪子变秀才》的故事。
白家村中有个三天两头泡在茶馆中的白小栓,白致清一有什么大动作,白小栓转身就给说书先生提供新素材。
关于白致清的故事俨然已经成了一篇连载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