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一个同学答话道。
“不太可能死这么多吧。”另一个同学反驳道。
“老师,你刚才说的是东晋,东晋偏安一隅,人口不足两百万是很正常的吧,毕竟那个时候南方还都是荒蛮之地。”
我笑了笑道:“这位同学,我想知道你究竟是怎么考进历史系的。你难道没有听说过‘永嘉南奔’的故事吗?东晋时期,南方的经济已经逐渐赶上北方了。特别是经过了宋齐梁陈四朝的治理后,南方经济就基本与北方经济持平。彼时北方士族大量南迁,你说南方人口不足两百万,怎么可能是正常的现象呢?”
我看了一眼之前的那个同学,然后接着道:“也不可能全死掉的。”
“那人都哪去了呢?”于海岩适时地扮演了一个“捧哏”的角色。
“藏起来了。你们在上初中的时候,有没有人学过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啊?”
“学过,学过,我还能背呢。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于海岩还没说完,被赵长虹瞪了一眼,便不再说话了。
“《桃花源记》里,其实已经十分明确地讲了东晋人口少的最主要原因了。”
“不对啊!”一个中文系的同学说道,“我记得《桃花源记》里写的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自绝境,不复出焉。’他们和东晋人口少有什么关系啊?”
“我问你……”我看向那位同学道:“真的是避秦时乱吗?那为什么又说他们‘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呢?要知道,秦时的服饰与晋时的服饰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那个中文系的男生还要辩驳,却被我摆手制止。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对于这一句的解读,历来有分歧,你是学中文的,自然清楚。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晋太元中’的‘太元’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而这位皇帝在位时期,曾颁布一条法令。即有人能够发现隐藏在山林中的人,可以向政府举报,举报的人可以获得大量的金钱奖励。这就是为什么那个桃花林‘中无杂树’,而渔人一开始会觉得‘甚异之’,因为‘桃’者‘逃’也。那个渔人从桃源出来以后‘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而‘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都足以说明,无论桃源的人是‘避秦时乱’还是‘避晋时乱’,在那些人眼中,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东晋为什么会有抓人领赏的法令呢。一方面是战争导致的人口锐减,社会生产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真的对那些守死深山,隐居避世的人没有办法。要知道,魏晋时期的隐士可不只有一个陶渊明,士族之中,衣食无忧,而崇尚隐居,不愿进入仕途的人比比皆是,就比如竹林七贤。”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首先是因为东汉末年政治上的分裂,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分裂。然后战争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制度,人口锐减,普通百姓的压力很大。而魏晋以来所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度,扼杀了中下阶层,寒门出身的人的晋升之路,所以士族与寒门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战争后遗症,人口不足导致的生产力不足,士族与寒门的阶级矛盾如何调和,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讲,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吧。”
我人生的第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说不上有多精彩,但课堂气氛活跃,我自己还是感觉很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