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很是惊讶,虽然林一确实曾经做出过这种表示,但是校方都觉得现在关系刚刚修复,现在可能不是提这件事儿的时机,留待往后再说。
没想到还有送上门来的?
这确实是个意外之喜,自然没有往外推的道理,校领导很是热情地为他们介绍起来。
搞捐赠是有很多门道的。
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把钱捐给学校之后啥也不管了,学校爱咋花咋花,最多监督一下有没有贪污和浪费。
这种淳朴的土大款已经不多了。
现在大部分的捐赠人,多多少少会附带点条件的。
最容易实现的要求比如说冠名,有些大学几乎每一栋楼都有冠名,而不是采用“一教二教”或者“南楼北楼”这样朴实的名字。
不过冠名的个人或者企业最好和大学调性相符,不然的话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比如t大的真维斯楼,当时就引起一片哗然,后来还被嘲笑多年。
在西方的很多私立大学,捐赠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拿入学名额,明码标价的,产业链成熟。
除此之外,捐赠的资金可以指定使用方式、授予对象或者申请方式,管理非常灵活。
当然,前提是捐赠金额足够大,能够负担独立运作的成本。
总之慈善是门好生意,除了教育捐赠之外,还有很多不一样的玩法。
林一的想法是:由万里出行出资设立一支基金,京电的在校师生都可以申请,或者主动联系授予,用于他们认可的研究方向。
这个审核就会很重要,所以由李菲菲教授负责它的学术委员会。
学校方面自然也认可,虽然受到一些限制,但毕竟算是增加了学校研究资金的来源。
双方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不过也没有当场敲定,还需要继续沟通。
既然他们两个这么热心,校领导对于他们的觉悟也非常满意,谈完之后很是热情地邀请他们一起吃饭。
林一跟师姐都不是喜欢应酬的人,所以就推辞了。
回去的路上师姐问道:“这个事儿为什么由公司承担而不是由我们个人?”
林一笑道:“虽然我们确实刚刚才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囊中羞涩还支撑不起大笔的支出,但这事儿还真不是我占公司的便宜。”
“这钱虽然是捐的,但研究方向的决定权其实还在我们自己手上,可以吸引一批研究力量为我们所用。”
“不算太吃亏,所以公司那边也能够交代得过去。”
“至于我们个人,以后可以一起搞一个另外的捐赠,用来改善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顺带着奖励学业优秀以及资助家境困难的学生。”
“学校的学费虽然很便宜,但条件只能说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完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
“我这辈子是没住多久,就当给师弟师妹们送点福利吧。”
师姐没再说话,只是奇怪地想着什么叫这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