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愈彦接到张思文的指示,说他联系的齐南市的陪标公司要到了,让他接待一下。
接到指示,愈彦赶紧联系宝胜酒店,果然晚上的包厢非常紧张,已经没有空的了。
“是张书记的客人,从省里过来。”愈彦无奈,只好搬出身后的大菩萨,这才调剂出一间。
可是那边大堂经理也不是很买账,放下电话前还不忘嘟囔一句,“愈秘书,以后订餐得提前一些。”
愈彦也没办法,心想,谁让计划赶不上变化呢,心里莫名的对这个要来陪标公司竟然也有了抵触心理。
在如今宴席泛滥的年代,按照一般请客的规矩,哪怕就是邀请机关里的一般办事员吃饭,也应当履行提前预约程序,确定客人有时间了,才把饭店定下来,然后再一一通知到客人,某日几时几分在某某饭店某某厅恭候大驾。
所以如果在请客之前不先给酒店打招呼,酒店的负责人也会很为难,没办法,因为为了你的安排,总得有人要牺牲一下。
一切安排妥当了,愈彦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书记办公室,简要报告了晚上安排的活动。
正在看文件的张思文,埋着头听愈彦如此这般一番叙说,未置可否,只是面无表情地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稍顷,见愈彦还立在面前,似乎这才愣过神,摇摇头笑着说道,“庞志国是我在省城最好的朋友,关系比亲兄弟还要亲,以后他来安泰,万一我没空或不在,你全权负责接待安排,就当是我在的时候一样。”说完,又继续看他的文件。
愈彦感觉张思文不是在开玩笑,也没有那种场面上的虚情假意,就很认真地回答说,“您放心,我会比你在的时候还要热情接待。”
同时愈彦对即将来的这位齐南的朋友,好奇心也更重了,张思文不像有的官员喜欢**朋友,甚至结交了一些三教九流之徒,他交友相当小心谨慎,因此朋友圈显得比较窄。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抵可以分成几类: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在人生某个时段或点面上有过交叉的同学、同事、同行者,有利益关系的生意伙伴、竞争对手、同盟者,只有纯粹感情、毫无利益关系的朋友。
亲人由上天安排,甚至前世注定,你无权选择;同学同事之间,彼此都是擦肩而过的过客,去留随意;利益关系人相当于做买卖,要么尔虞我诈,要么互惠双赢,交易结束即可拜拜……朋友却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也不是随便可以定义的。
很多人喜欢把朋友一词挂在嘴上,遇到一个人说上两句话,感觉投机投缘了,马上便搂肩搭背,相互称之为朋友。其实呢,过去不到几分钟,又因为某件事说不到一起,或者缘于某种利益上的不一致,马上就翻脸了,相互恶言相加再不相往来。
因此,真正的朋友,不受利益的支配、尘俗的袭扰,经得住风狂雨骤、抗得了惊涛骇ng;真正的友情,如水又如酒,似雨里一把伞、雪中一盆炭,无需过多表达,不必刻意标识。一言以敝之,朋友是心知、神交,是阴阳相补、刚柔相济,更是红花绿叶、珠联璧合……正因为此,才有鲁迅先生的感叹――人生得一知己中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这段文字,摘自张思文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朋友》,在他所写的随笔一类文体中,算是比较得意的一篇。
愈彦跟他之后,马上就把这篇文章抄了下来,压在办公室台板下边,意在有空时反复学习、揣摩。他希望通过这类文章,熟悉张思文的为人,也熟悉其朋友圈子。
跟了一段时间下来,愈彦渐渐发现,能够成为书记朋友者,确乎很难也很少。平常,书记以为人谦虚、随和而著称,可往往就是这种外观谦逊的领导,内心里却城府很深,绝非一般人所能走进甚至近亲。
在他周围,很多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千方百计同他接近,希望与他密切关系、联络感情、成为知己,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却微乎其微。安泰官场这块,他对**、政协的主任、主席们也很尊重,与常委、政府班子里的同僚相处得客气而友好,即使对分管部门的那些主任、局长、处长们,严格归严格,认真归认真,相互之间也是多有和气,少见那种颐指气使或张狂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