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伞兵
春雪融化,将那泥土浸得湿透,南方已经开始为春耕忙碌,但是北方的春耕尚未正式开始。
平原地区的积雪早已看不到了,但是山区却依旧可以看见覆盖着薄雪的山头和山坡。
山西,雁门关,一场春季军事演习正在这里举行,演习的规模并不大,只有五个师的兵力参加演习,但是演习的规格却很高,不仅总参谋部的主要军官都到场,而且总统赵北也亲自担任此次军事演习的总裁判。
参加雁门关军事演习的陆军部队均为王牌部队,两个步兵师,一个山地师,一个装甲师,一个骑兵旅,一个炮兵旅,一个辎重团,一个工兵团,一个伞兵连,总兵力接近五个步兵师,装备也是目前最好的。
除了陆军部队之外,参加军事演习的还有空军部队和特种兵部队。
这已经是自从1914年中日东北亚战争结束之后所进行的第六次区域性军事演习了,这两年多时间里,赵北除了抓工业建设之外,剩下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军事建设上,考虑到目前的国家战略,陆军的建设被放到了优先位置,而军事演习就是检验陆军部队建设成果的重要标杆。
此次雁门关军事演习总共持续五天时间,演习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检验步兵部队对抗装甲兵的实战技能;其二,检验装甲兵部队快速通过地形不利地区的能力,并对抗步兵的伏击。
雁门关不仅是山区,而且也是关隘,自古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区,在这里检验装甲兵部队的实战能力,确实很有挑战性,虽然总参谋部里的多数军官都不看好此次演习中装甲兵部队的表现,不过赵北却很乐观,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此次演习中,空军部队是为装甲兵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
换句话说,此次军事演习,是赵北对空地协同战术的一次大胆尝试,虽然这还不能称之为“闪电战”的雏形,不过此次军事演习确实是空军部队与装甲兵部队第一次在战区通过无线通讯设备进行战术协同。
为了此次演习顺利进行,赵北甚至迫不及待的将电子实验室里的那十几台刚刚制造完成的便携式无线电话的原型机提了过来,交给部队使用。
说是“便携式”,其实还是很重的,需要一个士兵背,而且由于使用电子管,耗电量大,不能使用电池供电,只能使用发电机供电,飞机依靠的是一台风力发电机,装甲兵部队依靠汽油发电机供电,而步兵的通讯部队则依靠脚踏式发电机为无线电话供电。
虽然这种通讯设备的通讯距离有限,但是用于战场支援还是可以胜任的,而现在,电子实验室仍在按照赵北的命令加紧研制无线通讯中继设备,一旦研制成功,地面部队的通讯距离将更远。
也正因此,虽然此次演习的规模不大,但是规格却很高,赵北想让总参谋部的军官们都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化战争”,让他们的眼界更开阔,这有助于他们制订更好的军事行动方案和战略方针。
演习准时于上午九点整开始,作为演习总裁判,赵北并不直接参与指挥,而是与蓝天蔚、蒋方震等高级参谋坐在后方的炮兵指挥部里,看着地图判断演习部队的状态,现代化战争与近代化战争的区别也正在于此,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往往不可能亲眼目睹前线的战况,一切都必须依靠通讯设备,由前线部队将战况汇报到指挥部,然后再由参谋们根据战报将实时敌我战场态势绘制在地图上,供最高指挥官参考,以做出必要的战术调整。
虽然看不到炮弹开花,也听不到机关枪的射击声,但是在炮兵指挥部里,所有的高级军官都屏息凝神,注意力都集中在那块覆盖在巨大战场地图的玻璃板上,而那些参谋们则忙着根据无线电报、无线电话汇总的敌我交战态势用彩色绘图笔和橡皮擦不停的在那块玻璃板上修修改改,另一些参谋则站在同样巨大的沙盘模型边,摆弄着那些坦克和步兵的模型,以使战场态势显得更加直观。
说句实话,在场的所有人里,除了赵北之外,其他人无不对这种崭新的联络方式感到新奇,此时此刻,他们有一半以上的心思放在这种联络方式本身的特点上了,至于“战场”那边的情况,他们反倒不怎么关心了。
对于多数军官而言,指挥官坐镇后方遥控指挥前线的作战,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新奇的,自从电报发明之后,西方军事强国的指挥官们就开始这么指挥作战了,但是相比这种更新式的无线电话通讯设备,即使是无线电报也立刻显得落伍起来,虽然两者确实在通讯距离上相去甚远。
拥有了这种无线电话,后方的最高指挥官可以随时将指示下达给前线的每一名战场指挥官,哪怕他是在天空中,而中间不必经过任何译码程序,战场指挥官可以立即做出反应,这直接提高了部队行动的效率,对于陆军部队来讲,或许这算不上什么,可是对于空军部队来讲,这就直接关系到作战的效率问题了,通过这种无线电话,空军的作战部队可以在空中相互联络,以应对突发情况,尤其是战斗机飞行员,在提高战斗效率方面更为直观。
至于装甲兵部队,在装备了这种无线电话之后,可以随时协调攻击节奏,并与空军部队保持联络,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作战区域内火力的最大化,以达到进攻的突然性与猛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