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红十五军还在南昌得到了不少人才,尽管为了赶时间,这次李卫华难得地没有强制拉人入伙,但几百名自愿加入的知识青年还是令李卫华非常高兴,为此他特地向党中央为地下党们请功,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地下党组织也很快成为红十五军除了破译敌军电码之外的另一重要情报来源,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李卫华和红十五军在中央首长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所致,有了周副主席的亲自关照,下面那些地下党能不卖力给红十五军服务吗?
红十五军攻克南昌,不但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好处,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再次攻克了大城市的他们证明自己先前攻下杭州并非侥幸,从而迫使老蒋将更多的兵力用于红十五军攻击范围内各大城市的驻防,这样一来他还能有多少机动兵力继续追剿红十五军呢?而这个时候,陈诚与孙连仲的部队又因为派系矛盾而互相猜忌,都不肯冲在前面去啃红十五军这根硬骨头,轻松东渡赣江的红十五军几乎毫无阻碍地一路向西进入湖北,在离开江西之前,李卫华还大量征收了当地盛产的金属锑,因为这种稀有金属是n种合金钢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而长江以北储量极少。
李卫华率军入鄂后的第一个目标是赫赫有名的大冶铁矿,因为这座目前中国最大的铁矿,实际上早已被日本人所控制,所产的铁矿石更全都是卖到日本去的,并最终变成了杀害中国人的枪炮弹药!由于红十五军威名远扬,大冶所驻的几百国军自认为兵微将寡、毫无胜算,不开一枪就弃城而逃,但日本派来“保护”大冶铁矿的600名海军陆战队员却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发现红十五军难以力敌后又果断地引爆了弹药库,并将自己的武器尽量毁坏,以致于红十五军此战缴获到的武器弹药少得可怜(其实也因为国军从不毁坏武器弹药,对比太鲜明的缘故。)。好在日军太过自大,严重低估了红十五军的战斗力,居然认为他们这600人就能挡住李卫华的十万大军,而没有提前在矿上进行爆破的准备,这令红十五军得以缴获到大部分矿山上的机械设备,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太过笨重无法带走或者被一些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监工和技术人员毁坏了。
但这次战斗却给李卫华和红十五军的上下提了个醒,也许日军的战斗力未必强于国军的几支精锐部队,但红军如果与日军交战,即便获得胜利,也很难缴获到多少武器弹药,而兵员更是不可能通过转化俘虏得到补充。这无疑就意味着红军与日军交战,基本都是亏本生意,缴获的弹药赶不上自己的消耗,老兵牺牲了也只能从后方补充毫无经验的新兵蛋子,这样红军岂不是越打越弱了?
现在李卫华才明白为何历史上八路军新四军在43年以前一直避免打大规模的战斗了,因为大规模战斗必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那么鬼子自然就肯定有时间破坏武器炸毁弹药,而且战斗规模越大,自己消耗的弹药也会呈指数上升(歼敌1人的战斗一般只需要几发子弹,而一次歼敌千人的战斗,每杀一个鬼子却往往需要几十发、甚至几百发,手榴弹与炮弹也是少不了的。),因此亏本的几率也跟着飞速增加,对弹药主要依靠缴获的中共军队来说,一旦缴获到的弹药少于消耗掉的,就很容易陷入“弹药减少――战斗力下降――更难缴获到弹药”的恶性循环,严重一点整支军队弹尽粮绝而陷入绝境都有可能。而小规模战斗就不同了,就拿极端的一个落单敌人的例子来说,一次偷袭鬼子就直接挂了,自然不可能来得及破坏武器,而小队规模的鬼子即便来得及毁坏枪械,但要想迅速毁掉携带的枪弹却不太可能,中共军队便有进入良性循环而迅速发展壮大的可能了......
尽管红十五军有随军的流动兵工厂,但即便找到了新的落脚点,弹药产量也不足以支持红十五军经常打太大规模的会战、尤其是消耗性的阵地拉锯战,纵然李卫华日后率军攻占了那个最终目的地也是一样,由此李卫华提前开始了对于将来抗战中红十五军战略战术的思索......
与历史书上所写的不同,600名日本陆战队员虽然抵抗也很坚决,但还没达到全部打完也没有一个投降的地步,战后红十五军居然抓了一百多个日本俘虏(注1),虽然还是比世界平均比例低得多,但与记载中日军的顽固相比,已经算是多的了。由于此时全面抗战还未爆发,这批日军又是隶属于海军编制,身上暂时还没有大的血债,但李卫华还是很想将他们都拖出去毙了,“破坏武器的都不是真心投降,应该统统杀掉!”
但最后李卫华还是压抑住了自己的怒气,毕竟这是红十五军俘虏的第一批日军官兵,政治上意义很大,而且如果能将他们的思想改造过来,这批日本人就会成为一个个种子,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不过,李卫华改造日本战俘的方式可比历史上大多数的中共军队都要狠辣得多,问话不回答的砍头、绝食(一般是伤兵)的砍头、拒绝劳动的砍头、打人骂人的砍头,只有身具特殊专长的可以网开一面,对此身为政委的毛泽覃就当自己没看见,其他人就更加不好多说什么了......
注1:从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来看,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意志远不如陆军常设师团,这可能是因为海军官兵文化水平更高,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相对较浅的缘故,而这支护矿部队显然不可能是什么精锐,自然只会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