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欲明理者先读书,欲读书者先识字。
修身、修性,以养志向;而志向,皆取于知识之中。
教导狐狸读书识字,于赵景阳而言,是一桩新奇事;既是认真,亦是捉紧。便连当初教导三毛他们,也不及如今耳提面命。
先教拼写,再教词句;而后从三字经、千字文,借以典故,藏道理其中。
竟是山中不知日月,转眼已过半年。
这狐家的宅子里,如今多了一座书房,书房既藏书,亦作教室。每每教到新的知识,便书写下来,储藏于书房之中。
现如今,已有十余部。
老翁感言:吾家有文气矣!
这群狐狸,倒也灵慧;学习进度,甚至比人类的孩子快了许多。但转念想来,倒也合理——这些狐狸别看还没化为人形,但若说年龄,少的也是几十岁了。
这一天,赵景阳就要告辞。
谓之老翁道:「这些孩子识字已足,已能自学;我留了几部经典,什么时候通读无碍,便可来寻我。」
说着,赵景阳纵身元罡一催,化虹而去,留下一言:「但凡通读我所留典籍者,可至江北少原县小泉山景园,彼处乃我居所。」
老翁看着消失在天边的虹光,惊拜倒:「先生怜我一窝野狐,幸甚幸甚,老狐再拜!」
赵景阳实也不曾想,竟一出来,便做了半年老师;教导的,还是一窝狐狸。却分明有一种了不起的成就感。
便仿佛真个圣人,有教无类了。
想想这些好学的狐狸,也殊为有些感慨。在封建的时代,知识被垄断,多少人求而不得;对比开明时代,坐在教室里却学不进去,这实在是一种讽刺。
这半年来,教导狐狸学生之余,赵景阳自己,也颇为有些感悟。教育,是发扬人道、光大人道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受过教育,拥有知识的人,才能更好的推动人道的发展。
以至于赵景阳竟然越过尝百草这一式,对人王拳经第三式定人伦感悟颇多。
当然,第一式披荆棘在这半年里,经由对拳印痕迹的琢磨、炼化,对其真意的领悟,也已更进一步;现如今,自身的问题,已被解决过半。
料来再几个月,就能彻底解决吃撑了的麻烦。
横空十余里,赵景阳又有些控制不住了,便按落地面,再度步行。
此间浑身颇是轻松,行走间脚下生风。
又将天黑,眼看府城在望;逢着府城外十余里,一座小村,赵景阳打算在这里歇息一夜,明日再走。
最后一缕黄昏映照着小村,看起来有些浑浊;赵景阳驻足村口,举目四顾,眼睛眯了眯。
走进村子,见一棵大树,树下有个老妪,正拄着拐杖,奔村口眺望。
见赵景阳来,老妪好似喃喃:「可看见我儿了吗?」
说:「他前日里出去,现在还没回来呢。」
又说:「可看见我儿呢么?」
赵景阳打量着她,道:「你儿姓甚名谁?」
老妪茫然的看了赵景阳一眼:「姓刘,是个书生。」
赵景阳哦了一声,道:「我见天晚,欲在此借宿一宿,愿出十两银子。」
便手中已拿捏着一块银子。
那老妪一看,眼中闪过一丝贪婪:「我家有闲置厢房,若蒙不弃,去我家可好?」
赵景阳哈哈一笑,将银子丢给老妪:「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