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璄道“母后染病,父皇心忧,但母后病况却非同寻常,父皇遣来许多良医,均未能医好母后之疾。母后之疾如此,儿臣也是心忧万分,故而儿臣在朝会之前,又去了一趟母后寝宫,自母后寝宫宫人的口中听得一事,这才知道母后之疾久治不愈,恐怕非药石之故。”
李璄的话入耳,朝中众人都齐刷刷地看向了李璄的方向,李璄说武媚娘久医不愈,非药石之故,他们自然想知道其中的缘故。
李恪道“若非药石,又是何故,你只管说来,只要能医得皇后之疾,就算是天上的星星朕也给她摘下来。”
李璄在所有朝臣的注视之下,接着道“儿臣听的母后宫人所言,今岁之初,父皇御驾亲征吐蕃,战局一度停滞不利,母后心忧父皇,故而曾于东岳庙祭拜,立愿许父皇西征顺遂,早日凯旋,待父皇凯旋之后必亲往泰山还愿。
不过现在父皇凯旋回京已经有些时日了,母后一时欣喜,就忘了此事,宫人便有猜测,恐怕母后之行触怒了东岳大帝,故而染疾。”
李恪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皇后染疾倒还是这般缘故了。”
李璄之言一出,李恪哪还不知道李璄的意思,李璄的话多半就是武媚娘教他的,为的就是帮助李恪促成泰山封禅之事。
李璄请命道“母后染疾,儿臣心忧万分,儿臣虽不知如此能否奏效,但儿臣也愿代母后前往泰山一趟,代母后还愿,只盼母后早日康复。”
李璄所言是一片孝心,但李恪想了想,却道“媚娘立愿是为了朕,这愿旁人去了都不成,还是当由朕去一趟,祭天拜神,为皇后还愿。”
当初武媚娘为了李恪的安全,向东岳大帝立愿,可立愿未还,故而染病,现在要想武媚娘身体好转,最好的法子就是去泰山还愿。
但现在武媚娘抱病在身,是不能远行的,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李恪代武媚娘去一趟泰山,可是以李恪的身份,他这一去泰山还能算是简单的还愿吗?
皇帝往泰山祭天,那叫封禅!这其中的意义朝中众臣哪有不知道的。
今日如果是李恪自己单独提出来此事,朝中必是群声反对,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在这个情况下,谁还敢反对,谁又还有理由反对。
现在谁反对谁就是罔顾皇后的性命,不顾国本之重,这罪名可大了去了。
对于这样的人,李恪不会容他,太子不会容他,满朝君臣也不会容他。
殿上站着的王玄策听着李恪和李璄的对话,心中也是如明镜一般看的清清楚楚,王玄策知道李恪的脾气,他既然决定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身为帝王心腹,当朝宰辅,王玄策这个时候也该站出来了。
王玄策出列道“启禀陛下,皇后贵体,干系社稷,不可等闲视之,臣以为陛下之言甚善。”
。